《竹间听反舌鸟》
时间: 2025-01-01 13:3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霭轻岚散竹林,支颐小坐听晨禽。
未蒸花气机偏涩,乍写春声意独深。
缓引易调多种舌,琐言难竟一生心。
何如隐忍过残腊,末路风烟恐不禁。
白话文翻译
在轻雾和微风的笼罩下,竹林显得格外宁静,我斜靠在一旁,静静地聆听早晨的鸟鸣。
花香未曾蒸腾,气息却显得有些沉闷,春天的声音虽不明确,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鸟儿的鸣叫虽多变而动听,但细碎的言语却难以表达我内心的长久情感。
不如耐心地度过这段残冬,毕竟在生命的尽头,恐怕风烟难以阻挡。
注释
- 细霭:细微的雾气。
- 轻岚:轻柔的山岚,指轻薄的雾气。
- 支颐:倚靠着头,指思索或放松的姿态。
- 晨禽:早晨的鸟类。
- 蒸花气:花的香气升腾。
- 乍写:突然展现。
- 琐言:琐碎的言语。
- 隐忍:忍耐,隐忍。
- 残腊:指腊月,象征冬季的结束。
- 末路风烟:生命的尽头,指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慧秀,明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她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融合了女性独特的情感视角。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季,作者在竹林中静坐,聆听鸟鸣,感受自然的气息。此时正值冬去春来之际,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夹杂着对过去的思考,反映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与哲理。
诗歌鉴赏
《竹间听反舌鸟》是一首具有浓厚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竹林中静坐,感受着晨光中鸟鸣的清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诗的开头用“细霭轻岚”描绘了竹林的美丽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随后,诗人将注意力转向感官体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期待与思考。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未蒸花气机偏涩”,这不仅是对春天的描写,更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隐喻。尽管春天已经来临,但内心的情感却依然沉闷,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不如外界自然般和谐美好。接下来的“缓引易调多种舌”,形象地表现了鸟儿的多变鸣叫,而这些琐碎的言语与诗人内心的深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沟通的困难。
最后,诗人选择“隐忍过残腊”,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忍耐与坚韧,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优雅的自然描写中融合了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霭轻岚散竹林:描绘竹林在细雾和轻岚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 支颐小坐听晨禽:表现诗人轻松的姿态,静静聆听早晨的鸟鸣,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未蒸花气机偏涩:暗示春天的到来,但花香尚未完全释放,象征着内心情感的复杂。
- 乍写春声意独深:春天的声音虽初现,但其深意让人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 缓引易调多种舌:鸟儿的鸣叫多样而动听,象征着自然的丰富多彩。
- 琐言难竟一生心:琐碎的言语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了沟通的局限。
- 何如隐忍过残腊:反思生活,选择忍耐度过寒冷的冬季,表现出对生活的态度。
- 末路风烟恐不禁:表达对未来的忧虑,生命的尽头充满了风雨与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声比作深意,表现出内心情感的复杂。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多种情感,反映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宁静与自然,代表诗人的栖息之所。
- 晨禽: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花气:代表春天的气息与情感的升华。
- 残腊:象征艰难的时光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竹间听反舌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慧秀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细霭轻岚”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竹林的宁静
B. 春天的到来
C. 夜晚的景色
D. 雨后的气息 -
诗中“琐言难竟一生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满足
B. 对沟通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表现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但更注重对春天的欢愉感受。
- 《桃花源记》:描绘的则是理想化的自然环境,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