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是东南第一峰,长淮古汴渺连空。登临不是观泉石,心折神皋指顾中。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是东南地区的第一高峰,长江和古运河在远方交汇。站在山顶并不是单纯地欣赏泉水和岩石,而是心灵折服于这神圣的地方,目光所及,感受到内心的震撼。
注释:
- 第一峰:指的是在东南地区的最高峰。
- 长淮:指长江,淮河。
- 古汴:指古代的汴河,今指运河。
- 登临:登上高处。
- 观泉石:观看山中的泉水和岩石。
- 心折:内心感到敬畏、折服。
- 神皋:指神圣的地方,可能是指高山之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龟年,宋代诗人,字仲明,号东篱,其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创作背景:
《龟山》写于一个游历之际,诗人通过对龟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内心的震撼。此时的社会环境正值宋代,文人雅士多以自然为题材,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龟山》是陈龟年在游历东南地区时所作,诗中通过对龟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秘。首句“山是东南第一峰”直接点明了龟山的地位,设定了全诗的基调。紧接着,诗人提到“长淮古汴”,用长江与汴河这两条重要的河流来描绘山的雄伟气势,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
第三句“登临不是观泉石”,在这里,诗人强调了登山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要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感受。最后一句“心折神皋指顾中”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心折”一词,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仰与感动,强调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画面,既有对山水的描绘,又隐含着诗人的哲思,令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是东南第一峰:明确指出龟山在东南地区的独特地位,强调其高大与雄伟。
- 长淮古汴渺连空:描绘了长江与古运河在远处的交汇,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
- 登临不是观泉石:表明登山的目的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暗示更深的内涵。
- 心折神皋指顾中:表达了内心的震撼与敬仰,强调自然的神圣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淮古汴”,“泉石”与“心折”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 比喻:通过“心折”暗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动。
- 夸张:将山描述为“第一峰”,强调其高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通过描绘龟山的壮丽,诗人唤起了读者对自然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伟大与坚定。
- 长淮、古汴:代表历史与生命的源泉,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的交融。
- 泉石: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灵动。
- 神皋:代表神圣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的崇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龟山的位置是在哪里?
- A. 西北
- B. 东南
- C. 西南
- D. 东北
- 诗中提到的两条河流是?
- A. 长江与黄河
- B. 长淮与古汴
- C. 珠江与黄河
- D. 淮河与长江
- “心折神皋”中的“心折”是什么意思?
- A. 心情愉悦
- B. 心中敬畏
- C. 心情悲伤
- D. 心中无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写了壮丽的山川,但更侧重于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思考,而陈龟年的《龟山》则更加注重个人对自然的感受,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观。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