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皆闻蟋蟀,我独恨蹉跎。
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
时扫高槐影,朝回或恐过。
白话文翻译:
大家都能听到蟋蟀的鸣叫,唯独我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
白发让我无心去梳理,青山让我对离别的心情愈发浓厚。
收到来自漳浦的消息,期望能在洞庭湖的波涛上相逢。
时光洗去高槐的影子,早晨回来的时候,或许会错过。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鸣叫声清脆,常被用作诗中的意象。
- 蹉跎:形容时间的流逝与错过,感到惋惜。
- 镊:这里指梳理头发,隐喻对老去的无奈。
- 青山:象征远方的家乡或理想,而去意多则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信来:指收到朋友或亲人的来信,表达对联系的渴望。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水波,象征着期待的相聚。
- 高槐影:高大的槐树投下的影子,代表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蟋蟀: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 洞庭湖:中国著名湖泊,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广阔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阮籍,号崇德,生于公元779年。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贾岛晚年,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友谊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贾岛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感叹和对故乡的浓厚思念。开篇以“人皆闻蟋蟀”引入,蟋蟀的鸣叫在夜晚显得格外孤独,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提到“白发无心镊”,无奈之中透露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白发不仅象征年老,也代表着逝去的青春。青山作为远方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
“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两句则表现出他对友情的期待与对相聚时刻的向往,生动描绘了他希望与朋友相聚的情景。结尾提到“时扫高槐影”,在清晨的光影中,诗人不禁感到时间的流逝,可能会错过与友人的聚会,体现了人对时间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展现了贾岛作为一位老年诗人的深邃内心,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皆闻蟋蟀,我独恨蹉跎:多数人听到蟋蟀声而感到安慰,唯独我对流逝的岁月感到惋惜。
- 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白发让我无心去打理,青山让我愈加思念故乡。
- 信来漳浦岸,期负洞庭波:收到来自漳浦的信,期望能在洞庭湖的波涛上相会。
- 时扫高槐影,朝回或恐过:时光冲刷了高槐的影子,早晨回来的时候,或许会错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无心镊”与“青山去意多”,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意象:蟋蟀、白发、青山、洞庭波等意象,层层叠加,营造出深远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孤独与思乡。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无奈。
- 青山:代表故乡与思念。
- 洞庭波:象征希望与期待。
- 高槐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贾岛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蟋蟀”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思乡
C. 富贵
D. 自由 -
“信来漳浦岸”中的“信”指的是? A. 短信
B. 书信
C. 电子邮件
D. 好消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贾岛的《荅王建》与王维的《鸟鸣涧》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贾岛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而王维则在山水之间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