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道士》
时间: 2025-01-06 10:1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胡道士
作者:贾岛 〔唐代〕
短褐身披满渍苔,
灵溪深处观门开。
却从城里移琴去,
许到山中寄药来。
临水古坛秋醮罢,
宿杉幽鸟夜飞回。
丹梯愿逐真人上,
日夕归心白发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情景,他身穿短褐,衣服上沾满了青苔。深处的灵溪旁,观门敞开。他离开城市,带着琴来到这山中,期望能在这里寄托一些药草。临近水边的古坛,秋季的祭祀刚刚结束,栖息在古杉树上的幽鸟在夜晚飞回。诗人希望能跟随真人登上丹梯,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归家的心情愈发浓烈,白发也开始催促他回去。
注释:
- 短褐:指短袖的粗布衣服,象征道士的朴素。
- 灵溪:指灵秀的溪水,暗指隐士或道士居住的环境。
- 观门:道教的庙宇或观的门。
- 移琴:指将琴从城里带到山中,象征追求清静生活。
- 寄药:寄托药物、药草的希望,表达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
- 古坛:古老的祭坛,表示宗教活动的场所。
- 秋醮:秋季的宗教祭祀活动。
- 丹梯:指道教中上升的阶梯,象征追求长生不老。
- 白发催:白发象征衰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迫切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字阮籍,号雪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道教思想的吸收而闻名。他的诗大多蕴含哲理,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贾岛隐居的时期,表达了他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归乡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贾岛的《送胡道士》以其清新洒脱的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全诗通过描写道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对自然和修行的追求。诗人在“短褐身披满渍苔”中,生动地描绘了道士的朴素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接下来的“灵溪深处观门开”不仅强调了道士所处的幽静环境,也暗示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归属感。道士带着琴从繁华的城市迁移到清幽的山中,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临水古坛秋醮罢”一句,通过祭祀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道教文化的氛围。秋季的祭祀结束后,鸟儿在夜晚飞回,象征着归属与宁静。
最后两句“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归心白发催”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归家的迫切。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哲理和情感上都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褐身披满渍苔:道士穿着粗布衣服,衣服上沾满青苔,象征接近自然与简朴的生活。
- 灵溪深处观门开:灵溪旁的庙门敞开,暗示道教文化的神秘与开放。
- 却从城里移琴去:道士离开城市,将琴带到山中,标志着他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 许到山中寄药来:希望在这山中寄托药草,反映出道士的修炼生活。
- 临水古坛秋醮罢:古老的祭坛旁,秋季的祭祀活动结束,增添了诗的宗教色彩。
- 宿杉幽鸟夜飞回:夜晚栖息在杉树上的鸟儿飞回,象征归属与安宁。
- 丹梯愿逐真人上:渴望随真人登上丹梯,表达对修道成仙的向往。
- 日夕归心白发催: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家的心情愈发急切,白发催促着他回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生活比作自然,与青苔、灵溪相融。
- 拟人:幽鸟被赋予了回家的动作,增添了温情。
- 对仗:如“临水古坛秋醮罢,宿杉幽鸟夜飞回”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道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与归属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褐:象征道士的简朴与自然生活。
- 灵溪:隐喻着清静与灵性。
- 丹梯: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归家的迫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短褐身披满渍苔”中的“短褐”指什么? a) 长袍
b) 短袖衣服
c) 裙子
d) 斗篷 -
填空题:诗中“临水古坛秋醮罢”描绘了__的场景。
-
判断题:诗人希望跟随真人去追求长生不老。 (对/错)
答案:
- b) 短袖衣服
- 宗教祭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贾岛的《送胡道士》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有对自然景致的描写,但贾岛更注重道教文化的表现,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和谐。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贾岛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