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敡法师
作者: 贾岛 〔唐代〕
原文展示:
度岁不相见,严冬始出关。
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
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
南朝遗迹在,此去几时还。
白话文翻译:
整年没有见面,如今严冬才刚刚过去。
孤烟缭绕在寒冷的树上,高高的雪映衬着夕阳下的山。
瀑布旁的寺庙应该快到了,牡丹园里却显得非常冷清。
南朝的遗迹依然在,这次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度岁: 过了一年。
- 出关: 指冬天结束,春天来临,像是越过了山关。
- 孤烟: 孤独的烟雾。
- 寒色树: 形容寒冷的树木。
- 高雪: 高山上覆盖着的白雪。
- 夕阳: 傍晚的太阳。
- 瀑布寺: 指瀑布旁边的寺庙。
- 牡丹房: 牡丹花的园子。
- 南朝遗迹: 指南朝时期留下的遗迹。
典故解析:
- “南朝遗迹”: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这句中提及的遗迹可能指代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潜溪,唐代诗人,因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而著称,尤其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见长。他的诗歌常常富含哲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与敡法师分别后的相送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诗中描绘的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送敡法师》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首联“度岁不相见,严冬始出关”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苦楚,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紧接着的“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通过对比冬日的荒凉与夕阳的温暖,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孤寂,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中间两联“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则描绘了即将到达的寺庙与冷清的牡丹园,前者象征着希望与宁静,后者则暗示着离别后冷清的生活状态,增强了情感上的对比与张力。最后一句“南朝遗迹在,此去几时还”再次将目光转向历史,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展现了贾岛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度岁不相见: 表达了长时间未见友人的感伤。
- 严冬始出关: 冬天刚刚过去,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孤烟寒色树: 描绘寒冷的环境,反映孤独的心情。
- 高雪夕阳山: 突出自然美景,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瀑布寺应到: 预示着即将抵达的宁静之地。
- 牡丹房甚闲: 牡丹园的冷清,隐喻着离别后的孤寂。
- 南朝遗迹在: 提及历史,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此去几时还: 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与不确定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冬天的结束比作出关,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变化。
- 对仗: “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展现了对仗工整的美感。
- 象征: 牡丹房的冷清象征着失去的温暖与友谊。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烟: 象征孤独与思念。
- 寒色树: 代表严酷的环境与内心的寂寞。
- 高雪: 表达自然的纯洁与清冷。
- 夕阳: 象征温暖与希望。
- 瀑布寺: 象征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 牡丹: 代表美好与繁荣,但在冷清中显得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严冬始出关”是指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冬天的开始
C. 春天的来临
D. 夏天的到来 -
“孤烟寒色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南朝遗迹”主要指什么? A. 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
B. 一座寺庙
C. 一片花园
D. 一座山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敡法师》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贾岛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独,而王维的诗则通过描写友人的志向与前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主题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贾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