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 其五 终献奏成和之曲》

时间: 2025-01-01 19:40:26

神兮下临,陟降在庭。

不见其形,如闻其声。

冷风萧然,达于两楹。

礼成三终,神保攸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国祀仁祖庙乐八章 其五 终献奏成和之曲
作者: 宋濂

神兮下临,陟降在庭。
不见其形,如闻其声。
冷风萧然,达于两楹。
礼成三终,神保攸宁。

白话文翻译

神明降临,出入于庭院之间。
虽然看不见它的形态,却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
冷风吹拂,传递到两侧的柱子。
礼仪圆满完成,神灵保佑国家安宁。

注释

  • 神兮:神明啊,感叹词,表达对神灵的尊敬。
  • 陟降:指神明的升降,形容神灵的出现和消失。
  • 不见其形:形体不可见,强调神灵的无形特性。
  • 冷风萧然:冷风凛冽,环境的冷清,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达于两楹:风声传到两侧的柱子,象征空间的广阔和神灵的降临。
  • 礼成三终:指礼仪的完整结束,三终可能是指特定的礼仪程序。
  • 神保攸宁:神灵保护国土安宁,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元代诗人,字景濂,号澹斋,明初的文学家和官员。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咏史和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国祭祀仁祖庙时,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仁祖是指历史上某位被尊敬的君主,诗中通过描写神灵的降临,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神灵降临的神秘场景,给人以深刻的宗教感受。开篇“神兮下临”直接引入主题,唤起读者对神明的敬畏与仰望。诗人在描绘神明的同时,利用“冷风萧然”这一意象,增强了诗的氛围感,使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气息。

此外,诗中虽强调神灵的无形“不可见”,却通过“如闻其声”表现出神灵对人间事务的关注和影响,显示了神灵的灵性与人间的互动。最后“礼成三终,神保攸宁”不仅表达了对完成祭祀仪式的欣慰,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具有深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下,展现了古人对于神灵的信仰与敬畏,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安宁和国家稳定的渴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兮下临:神灵降下,强调神明的神圣与亲近。
  2. 陟降在庭:神明在庭院上升下降,暗示神灵与人间的联系。
  3. 不见其形:神明虽不可见,表现出其无形特质。
  4. 如闻其声:用听觉代替视觉,显示神灵的神秘感。
  5. 冷风萧然:描绘环境的冷清与肃穆,增强氛围。
  6. 达于两楹:风声传入柱间,象征神灵的降临。
  7. 礼成三终:礼仪的圆满结束,强调仪式的重要性。
  8. 神保攸宁: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宁,表达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如闻其声”比喻神明的存在感。
  • 拟人:神明的降临与声响赋予了其生命感。
  • 对仗:如“陟降在庭”与“达于两楹”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神明的崇敬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求,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神灵的依赖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权威与神秘,代表人们的信仰和希望。
  • 冷风:象征肃穆与空灵,营造出神秘氛围。
  • :代表传统和仪式,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灵的特点是什么?

    • A. 具有人形
    • B. 无形但可闻
    • C. 只在梦中出现
  2. “冷风萧然”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温暖和愉悦
    • B. 凉意和肃穆
    • C. 兴奋和热烈
  3. 诗中“神保攸宁”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对个人安宁的渴望
    • B. 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透过自然景观表达对神灵的敬仰。
  • 《静夜思》:李白以个人情感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对比

  • 王国祀仁祖庙乐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涉及对神灵的描绘,但前者更加注重仪式感和庄重,而后者则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的情感基调和主题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的尊重。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对元代文学的全面分析,包含诗歌的演变和主要作家。
  • 《古诗词解析》:对古诗词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