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二首 其一 哀海东》

时间: 2025-01-17 10:57:21

我哀东海,而思之苦。

彼何人斯,猛噬如虎。

我不击之,我民之忧。

纵不我与,覆以我为仇。

苍天虽高,冤其有极。

非血之呕,曷明心赤。

泱泱大风,沉沉寒泉。

舍旃舍旃,我尚何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操二首 其一 哀海东
作者: 宋濂

我哀东海,而思之苦。
彼何人斯,猛噬如虎。
我不击之,我民之忧。
纵不我与,覆以我为仇。
苍天虽高,冤其有极。
非血之呕,曷明心赤。
泱泱大风,沉沉寒泉。
舍旃舍旃,我尚何言。

白话文翻译:

我为东海而感到悲哀,心中所思之苦难以言表。
那是什么人呢,像猛虎般撕咬着我们。
我不去攻击他们,但我的人民却在忧虑之中。
即使他们不与我为敌,也会把我视作仇敌。
苍天虽高,但冤屈却有尽头。
不是血液的呕吐,又怎能明了我内心的赤诚?
滔滔大风,沉沉寒泉。
舍弃了这片土地,我又能说什么呢?

注释:

  • :悲伤、忧虑。
  • 猛噬:猛烈地撕咬。
  • 我民:我的人民。
  • 冤其有极:冤屈是否有尽头。
  • 非血之呕:不是血的呕吐,指内心的痛苦。
  • 舍旃舍旃:舍弃了这片土地,表达无奈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濂(1245年-1322年),元代文学家,曾任状元,后为明代文学的先驱之一,以诗文、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人民困苦之时,宋濂通过此诗表达对东海的哀伤,反映了对人民忧虑的深切关怀,揭示了社会的悲惨现状。

诗歌鉴赏:

《琴操二首 其一 哀海东》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沉重情感的诗。诗中,宋濂以“哀东海”开篇,立刻引发读者的关注,东海不仅是地理的存在,更象征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诗人以“猛噬如虎”来形容敌对势力的残暴,生动地展现了外敌对国家的侵害。接下来,他反思自己不去攻击敌人,但却因人民的忧虑而感到痛苦,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与无奈。

“苍天虽高,冤其有极”这一句折射出诗人对天意的无奈与对冤屈的思考,显示了他对正义的渴求和对历史命运的沉重感慨。最后的“舍旃舍旃,我尚何言”则表达了诗人在绝望中的沉默与无奈,似乎是对未来的无力感,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悲哀与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哀东海,而思之苦:诗人因东海的苦难而感到悲伤。
    • 彼何人斯,猛噬如虎:质疑敌人的残暴行为。
    • 我不击之,我民之忧:虽然不直接攻击敌人,但人民的忧虑令诗人痛心。
    • 纵不我与,覆以我为仇:即使敌人没有与我为敌,也会把我视作敌人。
    • 苍天虽高,冤其有极:即使天空高远,冤屈也有尽头。
    • 非血之呕,曷明心赤:痛苦的表达,内心的情感难以传达。
    • 泱泱大风,沉沉寒泉: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内心的寒冷与孤寂。
    • 舍旃舍旃,我尚何言:放弃了故土,感到无言以对。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人比作猛虎,形象地表现其凶猛。
    • 对仗:如“苍天虽高,冤其有极”,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反映内心情感的深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示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未来的无奈和沉重。

意象分析:

  • 东海:象征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 猛虎:象征敌人对人民的威胁。
  • 苍天:象征着命运与正义。
  • 寒泉:象征内心的冷漠与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猛噬如虎”指代什么?

    • A. 诗人
    • B. 敌人
    • C. 自然
    • D. 人民
  2. “我民之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虑
    • C. 愤怒
    • D. 无奈
  3. 诗人对苍天的态度是什么?

    • A. 感恩
    • B. 无奈
    • C. 质疑
    • D. 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以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表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战乱中对国家命运的悲痛,与宋濂的忧国情怀相似,均表现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宋濂生平与作品研究》
  3. 《古诗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