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蟾公房》

时间: 2025-01-19 18:55:46

一禽不鸣深树烟,明月下照高僧禅。

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蟾公房
作者: 高启 〔明代〕

一禽不鸣深树烟,
明月下照高僧禅。
独开西阁咏清夜,
秋河欲堕山苍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深林中没有鸟鸣,烟雾缭绕。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僧在禅房中静坐修行。我在西阁独自吟咏清夜,秋天的河水似乎要倾泻下山,显得苍茫无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鸟类,这里指鸟。
  • :叫声。
  • 深树:深林中的树木。
  • :烟雾,暗示环境的幽静。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宁静和清冷。
  • 高僧:地位高尚的和尚,修行者。
  • :佛教的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
  • 独开:单独打开。
  • 西阁:指西面的阁楼或房间。
  • :吟咏,吟唱。
  • 欲堕:即将落下。
  • 苍然:苍茫的样子,形容秋天的沉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高僧”与“禅”反映了当时明代社会对佛教的重视,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明悟,作者通过描写高僧的状态,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87年-1535年),字太华,号静庵,浙江绍兴人,明代诗人,与徐祯卿、李贽并称,致力于诗歌创作,被誉为“明诗三大家”之一。其诗风清新秀丽,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晚年,反映了他在静谧的夜晚对自然的沉思,以及对内心修行的追求。诗中描绘的环境与情景,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宿蟾公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场景。首句“一禽不鸣深树烟”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寂静,深林中的鸟儿不再鸣叫,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明月下照高僧禅”,月光洒在高僧的禅房,暗示着清净与内省的状态,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则将诗人自身的情感引入其中。诗人在西阁中独自吟咏,展现了他对这清冷夜晚的感悟,而“秋河欲堕”则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仿佛秋天的河水将要倾泻而下,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

整首诗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高启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深邃的境界,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禽不鸣深树烟:描绘了深林中寂静的氛围,鸟儿不鸣,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孤寂的环境。
  2. 明月下照高僧禅:月光照耀着高僧,象征着清净与修行的境界,暗示内心的宁静。
  3. 独开西阁咏清夜:诗人独自在西阁吟咏,表达了他对清夜的感悟与思考。
  4. 秋河欲堕山苍然:秋天的河水似乎要倾泻而下,反映出一种苍茫的情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光明与清净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明月”、“高僧”、“秋河”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晚与诗人的内心修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高启追求宁静与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清净、智慧与宁静。
  2. 高僧:代表着修行与内心的安宁。
  3. 秋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大自然的变迁。
  4. 深树烟:营造出幽静的环境,暗示心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象征着什么?
    A. 暴风雨
    B. 清净与智慧
    C. 战争

  2. “秋河欲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苍茫与无常
    C. 恐惧

  3. 诗中的高僧主要代表什么?
    A. 世俗的繁华
    B. 内心的安宁与修行
    C. 旅行的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夜晚的沉思。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宿蟾公房》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侧重于内心修行的境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