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斋庭前海棠
作者:高启 〔明代〕
寂寥银烛与金盘,
睡足帘前怯晓寒。
不是诗人赏幽兴,
雨中深院有谁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早晨,银色的烛光和金色的盘子在宁静中显得孤寂。诗人刚刚睡醒,窗帘前有些畏惧清晨的寒冷。并不是因为诗人有兴致在这个幽静的环境中吟咏,而是在这场雨中,深院里又有谁来观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寂寥:形容寂静和空旷。
- 银烛:指点燃的蜡烛,烛光在夜晚显得清冷。
- 金盘:金色的盘子,象征华美,但在此处显得冷清。
- 怯:畏惧,害怕。
- 幽兴:幽静的兴致,指在静谧环境中的诗意情趣。
- 深院:深处的院落,通常指人迹罕至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银烛”和“金盘”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月下烛光下饮酒作诗的情景,而“深院”则常用于表达孤独和清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著名诗人,字仲明,号容斋,浙江余姚人。他与唐婉、李清照并称,擅长词作,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高启生活在明代中期,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影响了他的创作,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种清冷的氛围中,可能反映了诗人在某个雨天的早晨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无奈,表达了他对文人雅兴的思考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斋庭前海棠》是一首充满寂寞和思考的诗。诗人在清晨醒来,感受到寒冷的空气,银烛和金盘的孤寂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这样的意象一方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氛围。诗人虽然处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但并没有感受到诗歌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反而是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无奈与困惑。诗中“雨中深院有谁看”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处发泄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非常细腻,体现了高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情感的真实描绘。诗的最后一句,仿佛在问世人,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种幽静的美与其背后的孤独,既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无奈叹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寥银烛与金盘,:描绘了寂静的夜晚,银烛和金盘象征着孤独和冷清。
- 睡足帘前怯晓寒。:刚醒来却感受到早晨的寒气,表现出对外界的敏感与畏惧。
- 不是诗人赏幽兴,:诗人并不是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乐趣,反而感到无奈。
- 雨中深院有谁看。:深院中无人,雨中孤独的情景更显得悲凉,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银烛”与“金盘”形成对比,突显了环境的孤寂。
- 拟人:通过“怯”表达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环境和孤独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叹,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孤独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烛:象征着孤寂和清冷的夜晚。
- 金盘:代表着华美但又空虚的环境。
- 深院:暗示着孤独和隐秘的生活空间。
- 雨中:象征着忧郁与沉重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烛”和“金盘”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明亮与温暖
- B. 孤寂与空虚
- C. 富贵与繁华
- D. 自然与和谐
-
高启生活于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雨中深院有谁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这些作品同样描绘了夜晚或清晨的情景,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诗词对比:
- 高启《西斋庭前海棠》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前者更偏向于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是通过饮酒来抒发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编》
通过上述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斋庭前海棠》,并感受高启所传达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