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芳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白话文翻译:
我仰望着碧蓝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
芳草并不懂得愁苦,而山岩上的花儿却依旧竞相开放。
高山与云层将我们隔得如此遥远,音信也断绝在千里之外。
春天过去,秋天又来,我的相思情绪何时才能停止呢?
注释:
- 颙(yōng):仰望,抬头看。
- 怨情:对离别的怨恨和愁苦。
-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草,象征生机。
- 岩花:指山岩间开花的植物,象征坚韧。
- 音信:消息、联系。
- 千里绝:形容音信的断绝非常遥远。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特定典故,但整体情感表达延续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别主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情感的深切体验。离别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许多诗人都以此为题材作诗,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赤,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姑熟杂咏》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离别成为常态,诗人可能是在经历离别或思念之情时作此诗,以抒发心中所感。
诗歌鉴赏:
《姑熟杂咏》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之情。开头的“颙望临碧空”不仅展现了诗人仰望天空的景象,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怨情感离别”则明确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形成了情感上的强烈对比。诗中的“芳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草木虽然在生长,却不知愁苦,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接着,诗人提到“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这句描绘了物理上的距离与精神上的隔阂,表达了思念的无奈与痛苦。最后一句“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则更进一步,抒发了对相思之苦的无尽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力感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颙望临碧空:远望碧蓝的天空,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远方的追求。
- 怨情感离别:内心充满对离别的怨恨与愁苦,情感深刻。
- 芳草不知愁:草木生长,不知世间愁苦,表现自然的无情与人心的多愁善感。
- 岩花但争发:山花竞相开放,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生机。
- 云山万重隔:高山和云层将人隔开,强调距离之遥远。
- 音信千里绝:音信断绝,形象地描绘出思念的无奈。
- 春去秋复来:四季轮回,时间的流逝。
- 相思几时歇:对相思之苦的无尽感慨,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芳草不知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春去秋复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 比喻:将离别比作云山的隔阂,增强了情感的深刻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离别所带来的痛苦与思念,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空:象征自由与希望。
- 芳草:生命力与生机的象征。
- 岩花:坚韧与顽强的象征。
- 云山:物理与精神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姑熟杂咏》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李赤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芳草不知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草木的生机
B. 人的孤独
C. 对离别的痛苦
D. 自然的无情 -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离别与思念
C. 战争与和平
D. 生活的苦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与壮阔的感慨,而李赤的《姑熟杂咏》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内省。
- 王维的《送别》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伤感,风格与李赤相似,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