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见桐江树,回头失富春。
中天一片月,千古两高人。
世乱宜晞发,时平亦洁身。
清风迎客棹,欲为涤征尘。
白话文翻译:
忽然看到桐江边的树木,回头一看却已经错过了富春。天上高挂着一轮明月,仿佛千古以来的两位高人。乱世之中应该放下头发,和平时期也要保持身心的洁净。清风迎来客船,想要为你洗去旅途的尘埃。
注释:
- 桐江:一条江河,因其风景而著名。
- 富春:指富春江,山水秀丽之地,象征着美好的归宿。
- 高人:历史上隐士或高洁之士,常用来指代有德行、有才华的人。
- 晞发:意为剪去长发,象征放弃尘世。
- 涤征尘:清洗旅途中的尘埃,象征内心的洗涤与净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瞻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其诗作多表现对人生的思索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发富阳夜次严濑》写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在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寄托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旖旎的江南夜景。诗的开头,以“桐江树”引入,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着“回头失富春”,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含着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无奈。
中间部分“中天一片月,千古两高人”,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结合,月亮象征着永恒,而两位高人则代表着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此处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
“世乱宜晞发,时平亦洁身”,诗人在世道混乱时选择放下尘世的繁扰,保持内心的清净,这是一种自我反思与哲学思考的体现。最后“清风迎客棹,欲为涤征尘”,则用清风和船只象征着旅途中的洗礼,展现了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绘与情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见桐江树,回头失富春:忽然看到桐江边的树,转身一看却已经错过了富春。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失落。
- 中天一片月,千古两高人:月亮高悬,仿佛与古代的高人相呼应,表现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 世乱宜晞发,时平亦洁身:在乱世中应当放下尘世的烦恼,保持内心的纯净,表明诗人的处世态度。
- 清风迎客棹,欲为涤征尘:清风拂面,船只在水中行驶,希望为旅人洗去一路的疲惫与尘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忽见”与“回头”,“中天”与“千古”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月亮、清风、客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比喻:将月亮比作高人,传达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在动荡社会中保持内心清净的哲学思考。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江: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怀念。
- 月亮:象征永恒与理想,寄托着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 清风: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洗净,体现出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瞻淇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富春”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条江
C. 一位诗人 -
“清风迎客棹”中的“客棹”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旅客
C. 风筝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月亮与孤独,展现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但更多表现了个人情感的激荡。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瞻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