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生查子 用春日韵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原文展示:
秋意砌蛩声,秋色梧桐树。
种菊一秋花,费此三秋雨。
月在秋中老,人向秋中住。
一夕不能知,和月双飞去。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在石阶上响起了蟋蟀的鸣叫,秋天的色彩映衬着梧桐树。种下菊花只为一季的花开,却耗费了这三个月的秋雨。月亮在秋天渐渐变老,而人在秋天中栖息。一夜之间却难以知晓,和月亮一同双双飞去。
注释:
- 砌:指石阶或砖石铺成的地面。
- 蛩声:蟋蟀的鸣叫声。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象征秋天。
- 三秋雨:指秋天的雨水。
- 和月双飞去:指与月亮一同飞去,象征着离别或追忆。
典故解析: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 月亮:在传统诗词中,月亮常常与孤独、思乡、离别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题材,风格清新典雅。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以“秋意砌蛩声”引入,蟋蟀的鸣叫声仿佛在提醒人们秋天的来临,而“秋色梧桐树”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种菊花的经历,暗示着对生命的珍视与无奈。尽管种下菊花只为一季之美,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种对比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后半部分“月在秋中老,人向秋中住”更是引人深思,月亮的衰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而人在秋天的栖息则暗示着对时间的无能为力。最后一句“一夕不能知,和月双飞去”,则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意砌蛩声”:秋天的氛围在石阶上响起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画面。
- “秋色梧桐树”:梧桐树的秋色象征着生命的沉静与成熟。
- “种菊一秋花”:种下菊花,期待一季的繁华。
- “费此三秋雨”:却为此耗费了三个月的秋雨,反映出生命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
- “月在秋中老”:月亮在秋天中逐渐衰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人向秋中住”:人也在秋天中生存,暗示着对生命的追思。
- “一夕不能知”:一夜之间难以知晓时间的流逝。
- “和月双飞去”:与月亮一同飞去,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比作一种情感状态,渗透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 拟人:月亮的衰老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着严谨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索,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珍惜。
意象分析:
- 秋意:代表着成熟与萧瑟,暗示生命的终结。
- 蛩声:象征着孤独与寂静的思考。
- 梧桐树: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沉郁感。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
- 月亮:象征时间与生命,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意砌蛩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平静
-
“种菊一秋花”中,菊花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坚韧
- C. 美丽
- D. 忍耐
-
诗中表现“月在秋中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排比
- B. 拟人
- C. 夸张
- D. 比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时间和离别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探讨了生命和自然的关系。
-
诗词对比:
- 卢青山的《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卢青山的作品更侧重于秋天的萧条,而李清照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逝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读》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