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时间: 2025-01-14 08:56:12

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

石渠写奔溜,金刹照颓阳。

鹤飞岩烟碧,鹿鸣涧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盖绕回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
石渠写奔溜,金刹照颓阳。
鹤飞岩烟碧,鹿鸣涧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盖绕回廊。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和柏树中,风雨刚刚过去,殿宇显得清凉而稀疏。
石渠水流潺潺,金色的寺庙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白鹤飞翔在碧绿的烟雾中,山涧传来鹿鸣,草香四溢。
山中的僧侣引领着清净的梵音,幡盖在回廊上轻轻摇荡。

注释:

  • 竹柏:竹子和柏树,象征清雅和坚贞。
  • 萧疏:形容台殿的冷清和空旷。
  • 石渠:指石筑的水渠。
  • 奔溜:形容水流急速而顺畅。
  • 金刹:金色的寺庙,常用来指代佛教寺庙。
  • 鹤飞:白鹤在空中翱翔。
  • 岩烟:山间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鹿鸣:鹿的鸣叫声,常用来形容自然的宁静。
  • 清梵:清净的佛教音乐。
  • 幡盖:寺庙中用来装饰的幡,象征佛教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正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日游览招隐寺时,恰逢暴雨过后,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佛教文化的感悟。

诗歌鉴赏: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宁静氛围的诗。诗中,李正封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后清新的环境与佛教寺庙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开篇以“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点明了雨后景象,竹柏的清新和台殿的凉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爽。接着“石渠写奔溜,金刹照颓阳”,用动态的水流和静态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加丰富,“鹤飞岩烟碧,鹿鸣涧草香”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白鹤在碧烟中飞舞,鹿鸣声在山涧回荡,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受。最后一句“山僧引清梵,幡盖绕回廊”则把人带入了佛教的氛围中,清净的梵音和轻摇的幡盖,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圣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描绘雨后竹林和柏树的清新,以及殿宇的凉爽。
  2. “石渠写奔溜,金刹照颓阳。”:表现水流的急促和寺庙在夕阳映照下的美丽。
  3. “鹤飞岩烟碧,鹿鸣涧草香。”:描绘鹤在烟雾中飞翔,鹿的鸣叫与草香交织的自然景象。
  4. “山僧引清梵,幡盖绕回廊。”:引入了僧侣的乐声与寺庙的装饰,增强了诗的宗教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比喻,如“石渠写奔溜”,形象化了水流的感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竹柏”对“石渠”,“鹤飞”对“鹿鸣”。
  • 拟人:将“幡盖绕回廊”拟人化,赋予了物体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柏:象征高洁与坚韧。
  • 石渠:代表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活力。
  • 金刹:象征佛教文化的辉煌与神圣。
  • 鹤飞鹿鸣: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刹”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佛教寺庙
    C. 一种乐器
    答案:B

  2. 诗中“竹柏风雨过”中的“风雨”主要指: A. 自然现象
    B. 情感波动
    C. 社会动荡
    答案:A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与佛教的赞美
    C. 对人际关系的描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结合,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李正封的作品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