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 人滩 其三 三江》

时间: 2025-01-17 10:00:13

岂是人滩险,迷花照帝江。

墨儒同一冢,龙蝘吊于洚。

世化为狂国,天今在水邦。

囚奴俱不可,此亦老无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岂是人滩险,迷花照帝江。
墨儒同一冢,龙蝘吊于洚。
世化为狂国,天今在水邦。
囚奴俱不可,此亦老无双。

白话文翻译:

这人滩难道真的险峻吗?花影在帝江上摇曳。
墨儒们同葬于一座坟茔,龙蝘在水面上哀鸣。
世道已经变成了疯狂的国家,天也在水的国度。
囚奴们全都无法逃脱,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注释:

  • :难道。
  • 人滩:指的是人们所处的险滩。
  • 迷花:迷人的花影。
  • :照耀,映照。
  • 帝江:指江河,可能是长江的别称。
  • 墨儒:指读书人,或指儒家学者。
  • 同一冢:同葬在一处坟墓。
  • 龙蝘:一种水鸟,常用来形容悲哀。
  • :水面,波浪。
  • 世化:社会变迁,世道变化。
  • 狂国:指混乱、无序的国家。
  • 囚奴:被囚禁的奴隶,象征被压迫的人。

典故解析:

  • 墨儒:指儒家学者,代表着传统知识和文化。
  • 龙蝘: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悲伤与哀悼。
  • 水邦:水相关的国家,可能隐喻江南地区的文化与气候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元汴,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意象,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文精神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首句“岂是人滩险”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入,表明诗人对表面险滩的质疑,而实际上是对人心险恶的感慨。接下来的“迷花照帝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形成了与险滩的鲜明对比,暗示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存在美的存在。之后,诗人提到“墨儒同一冢”,暗示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的命运,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最后两句则将现实与理想对立,揭示了社会的混乱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情绪。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岂是人滩险:质疑人滩是否真的危险,暗示其背后的深意。
  2. 迷花照帝江:美丽的花影映照在江面,象征着美丽与险恶的对立。
  3. 墨儒同一冢:知识分子共同葬于一处,表现出对文化的挽歌。
  4. 龙蝘吊于洚:水鸟哀鸣,象征时代的悲哀。
  5. 世化为狂国:社会变得疯狂,表明对现状的不满。
  6. 天今在水邦:天与水的结合,暗指社会的混乱。
  7. 囚奴俱不可:无可奈何,表达对现状的无力感。
  8. 此亦老无双:暗示岁月无情,无法改变现实。

修辞手法:

  • 反问:开头的“岂是人滩险”引发思考。
  • 对比:美丽的“迷花”与险恶的“人滩”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龙蝘象征着悲伤,墨儒象征着文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展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滩:象征险恶的人世。
  • 迷花:代表美好与希望。
  • 墨儒:象征传统文化与知识分子。
  • 龙蝘:象征悲伤与失落。
  • 水邦:象征社会的混乱与无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墨儒”指的是什么?
    • A) 学者 B) 战士 C) 商人
  2. “迷花照帝江”中的“迷花”意指?
    • A) 迷人的花影 B) 迷惑的花 C) 凋零的花
  3. 诗中提到的“狂国”主要指的是?
    • A) 和谐社会 B) 混乱的社会 C) 富裕的国家

答案:

  1. A) 学者
  2. A) 迷人的花影
  3. B) 混乱的社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谢元汴 vs. 李白:两者都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观察,但李白更多表现个人豪情壮志,而谢元汴则关注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衰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