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霁辨草木,
晚塘明衣衿。
乳燕不归宿,
双双飞向林。
微照露花影,
轻云浮麦阴。
无人可招隐,
尽日登山吟。
白话文翻译:
新雨刚过,草木清晰可辨;
傍晚的池塘,衣衫在阳光下闪耀。
小燕子不再归来落宿,
成双成对飞向林间。
微弱的光照映出露珠与花影,
轻柔的云彩漂浮在麦田的阴影中。
无人可以召唤我隐居,
我整日登山吟唱。
注释:
- 霁:雨后天气晴朗。
- 辨:辨认,分辨。
- 衣衿:衣服的边缘,指衣服的颜色和装饰。
- 乳燕:刚孵化出来的小燕子。
- 双双:成对的意思。
- 微照:微弱的光照。
- 花影:花的影子。
- 浮:漂浮,轻盈的样子。
- 招隐:召唤隐士,隐居于世外。
- 尽日:整天。
典故解析:
“无人可招隐”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因周围环境的宁静而感到孤独。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常与山水诗、隐士文化等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后晴朗的傍晚,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着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霁后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人在新雨后的清晨,借助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开篇“新霁辨草木”一句,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出草木的清晰,以及水塘上衣衫的光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乳燕不归宿,双双飞向林”描绘了小燕子离巢飞向树林的情景,这不仅是自然生物的日常行为,也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自由的向往。接着“微照露花影,轻云浮麦阴”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自然的层次感,展现了诗人对细腻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无人可招隐,尽日登山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尽管周围环境优美,但缺乏人伴的孤单感让他的吟唱显得更为深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独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霁辨草木:刚刚雨过,清新而明亮,草木的形态与色彩都清晰可见。
- 晚塘明衣衿:傍晚时分,池塘的水面反射着光亮,使得衣衫显得明亮。
- 乳燕不归宿,双双飞向林:小燕子没有归巢,而是成双地飞向树林,表现了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微照露花影:微弱的光线照射下,露水与花的影子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和谐美。
- 轻云浮麦阴:轻柔的云彩在麦田的阴影上漂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无人可招隐:诗人感到孤独,周围无人可以呼唤自己隐居。
- 尽日登山吟:整天在山上吟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乳燕不归宿,双双飞向林”,形成对称的句式。
- 比喻:如“微照露花影”,将光影与自然景物结合,增添诗意。
- 拟人:如“轻云浮麦阴”,赋予云彩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象征清新与希望。
- 燕子:自由与青春的象征。
- 露花:美丽与脆弱的结合,体现自然的细腻。
- 云与麦阴:宁静与安逸,代表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乳燕”指的是什么?
- A. 大燕子
- B. 刚孵化的小燕子
- C. 归巢的燕子
-
诗中表现孤独感的句子是:
- A. 新霁辨草木
- B. 无人可招隐
- C. 尽日登山吟
-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
- A. 雨后
- B. 晴天
- C. 夜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但其更多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而曹邺的《霁后作》则在细腻描写自然的同时,流露出孤独之感,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