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时间: 2025-01-01 15:25:08

湘东山水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

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湘东山水有清辉,
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
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
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
并将欢庆奉庭闱。

白话文翻译:

送曾德迈回到宁宜春,
湘东的山水散发着清亮的光辉,
袁水的词人满怀得意地归来。
几个地方都争相传送毛义的文书,
乡里的人们则都穿着老莱的衣服等待。
筵席在灞岸上设好,水面清澈而平静,
通往蓝关的路上绿意盎然。
想到宜阳那里更是无事可做,
不如在这里欢庆,奉献给朝廷。

注释:

  • 湘东:指湘江东岸,今湖南省东部地区。
  • 袁水:指袁江,流经湖南的一个水系。
  • 毛义:毛义是毛义书信的意思,可能指当时的文书或政务。
  • 老莱衣:老莱是古代著名的隐士,寓意为传统的服饰。
  • 灞岸:指灞河的岸边,灞河是流经西安的一条河流。
  • 蓝关:指古代的一个山关,象征着山路的青翠。
  • 宜阳:指宜阳,可能是古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创作活跃于中唐时期。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著称,常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送别友人曾德迈归宁宜春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与祝福。诗中描绘的美丽山水和欢庆场面,反映了友人归乡的喜悦与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送曾德迈归宁宜春》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展现了湘东的山水之美,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与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湘东山水有清辉”一句,开篇即以清辉的视觉感受吸引读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袁水词人得意归”,将友人的成功与归来结合,表现出对友人的欣赏。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用“筵开灞岸临清浅”展现出欢聚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清雅的宴饮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路去蓝关入翠微”则用蓝关的青翠描绘出前往宁宜春的美好旅程,象征着友人归乡的顺利与顺畅。

最后两句“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更是将诗人的祝福与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融入其中,传达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出人情温暖,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东山水有清辉:描绘湘东的山水明亮清晰,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
  2. 袁水词人得意归:袁水的词人得意地返回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其成功的祝贺。
  3. 几府争驰毛义檄:多地争相传送文书,反映了当时政务繁忙的情形。
  4. 一乡看侍老莱衣:乡里的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表现出对文化的重视与尊重。
  5. 筵开灞岸临清浅:宴席在灞河岸边设立,水面宁静,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6. 路去蓝关入翠微:前往蓝关的路途青翠,象征友人归乡的美好旅程。
  7. 想到宜阳更无事:想到宜阳那里无所事事,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8. 并将欢庆奉庭闱:希望在这里与友人一起欢庆,献给朝廷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清辉”形容山水的美丽,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 对仗:如“筵开灞岸”和“路去蓝关”,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冷暖,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 湘东山水: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袁水:代表着文人雅士的归来与成就。
  • 老莱衣: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延续。
  • 筵席:代表着友情与欢庆的场合。
  • 蓝关:象征着旅途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东”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南省东部
    B. 广西南部
    C. 江西北部

  2. “路去蓝关入翠微”中的“蓝关”象征什么? A. 友人的归来
    B. 美好的旅途
    C. 乡愁

  3. 诗中提到的“老莱衣”指的是? A. 一种传统服饰
    B. 一位文人
    C. 一种美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友人的前程与壮志。
  • 《送友人》:李白的作品则更多体现了豪放与对自由的向往,风格与曹邺的清新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流派与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