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西山静坐》
时间: 2025-01-09 14:3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西山静坐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静坐西山深有益,等闲人事稀逢。
终朝饭饱恣疏慵。
养成清静体,化出主人公。
三十年来都乱觅,如今认证真容。
狂情灭尽法皆空。
本来无一事,刚恁费千功。
白话文翻译:
在西山静坐,真的很有益,平常的人事很少相遇。整天吃饱了饭,恣意懒散。养成了清静的身体,化出了真实的自我。
三十年来一直在乱找,如今才认清了真相。狂妄的情绪消失,法理也都空无。原本没有任何事情,这样反倒费了千般功夫。
注释:
- 静坐:安静地坐着,强调内心的宁静。
- 西山:指代山名,象征隐逸之地。
- 等闲人事:平常的世俗事务。
- 恣疏慵:纵情于懒散和无所事事。
- 主人公:真实的自我。
- 狂情:激烈的情感,指迷乱与执着。
- 法皆空:道理皆是空无,强调无我的境界。
- 千功:形容费了很多功夫。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内容反映了道教和禅宗的思想,强调清静、无为和真实自我的认识,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尹志平,元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思想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西山隐居时写成,体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西山静坐》通过描绘西山的静谧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赞美。诗的开头强调“静坐”的益处,不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心灵的解脱。在喧嚣的世俗中,诗人觉得平常的人事稀少,生活的琐碎让人疲惫,只有在自然的怀抱中才能寻得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静身体的追求,认为这种状态可以引导人回归真实的自我。三十年的追寻与迷茫,在此刻得以解脱,狂情与执念皆归于空无,诗人感叹原本没有什么事情,自己却为此费尽了千般功夫。这一转折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觉悟,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坐西山深有益:坐在西山深处,得到的益处很深厚。
- 等闲人事稀逢:世俗的事务很少与之相交。
- 终朝饭饱恣疏慵:整天吃饱后,懒散无所事事。
- 养成清静体:养成了宁静的身体状态。
- 化出主人公:从中领悟出了真实的自我。
- 三十年来都乱觅:三十年来一直在迷茫中寻找。
- 如今认证真容:如今终于认清了真实的自我。
- 狂情灭尽法皆空:狂妄的情感消失,法理也随之空无。
- 本来无一事: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
- 刚恁费千功:却因此费了千般功夫。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静坐的清净与世俗的繁杂,突出内心的宁静。
- 反复:反复提到“无”和“空”,强调心灵的解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静坐的体验,探讨了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觉悟,强调了清静与真实自我的重要性。诗人对世俗欲望的超越,体现了道教和禅宗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西山:象征隐逸、宁静的环境。
- 清静体:代表宁静的心境和真实的自我。
- 狂情:象征对世俗的执念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尹志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清静体”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健康
- B. 内心的宁静
- C. 生活的忙碌
- D. 追求财富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家庭的温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尹志平的《临江仙 西山静坐》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但尹志平更强调内心的清静和真实自我,而王维则更侧重自然的美景与人心的相通。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