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敝衣》
时间: 2024-09-19 20:4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敝衣
记得初穿行客路,长披山月江风。
年来归狎绿蓑中。一襟梧露碧,两袖杏烟红。
也有时亲裙帔队,沾来香粉光融。
而今架上已蒙戎。莫衔新故恨,我恨与君同。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第一次走上客途,长久地披着山间的月光和江风。
这些年来,我归来时常在绿蓑衣中闲逛。衣襟上沾有梧桐树的露水,袖子上飘荡着杏花的香气。
也有时和亲友一起,衣裙相随,沾染了香粉的光辉。
而如今我的衣服上已蒙上尘埃,难以忘怀过去的情感。我与君之间的怨恨,恰似新旧交替。
注释:
- 敝衣:破旧的衣服,象征贫困或失落。
- 山月江风:指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 绿蓑:指用草编织的雨披,常用于渔民或农民,象征生活的艰辛。
- 梧露碧、杏烟红: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裙帔队:指衣裙的搭配,常见于女性打扮,象征亲密关系。
- 香粉光融:形容香气与光辉的结合,暗示美好与温馨的回忆。
- 蒙戎:指被尘埃覆盖,象征往日的遗憾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诗风多为抒怀与感叹,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策晚年,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回望往昔,感慨万千。诗中表达了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临江仙 敝衣》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词作,王策通过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开头的“记得初穿行客路”,让人感受到初出茅庐时的青涩与向往,而后又通过“长披山月江风”描绘了自然的美好,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在社会的波折中失去了昔日的纯真与美好,衣着的“敝”与“蒙戎”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沉重。
诗中“也有时亲裙帔队,沾来香粉光融”一句,描绘了与亲友相伴时的温馨与愉悦,而这些美好记忆在如今的生活中显得格外珍贵,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对过往的眷恋。“莫衔新故恨,我恨与君同”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既表达了对旧情的挂念,也隐含着对新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是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初穿行客路:回忆起年轻时初出行旅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长披山月江风:描述大自然的美好,象征自由与洒脱。
- 年来归狎绿蓑中:表明时光的流逝与对简单生活的依恋。
- 一襟梧露碧,两袖杏烟红:用自然的色彩与气息描绘生活的美好与纯真。
- 也有时亲裙帔队:与亲友相伴的温馨时光,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沾来香粉光融:回忆中美好时光的珍贵与难忘。
- 而今架上已蒙戎:现状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莫衔新故恨,我恨与君同:表达对旧情的缅怀与对新生活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江风”暗示了诗人的自由与洒脱。
- 拟人:用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香粉光融”描绘了温馨的氛围。
- 对仗:如“梧露碧、杏烟红”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月: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自然的纯净。
- 江风:象征自由与流动,暗示着生活的变迁。
- 绿蓑:代表简单与朴素的生活,体现出一种归属感。
- 梧露、杏烟: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命的鲜活与温暖。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浓厚的情感基调与深刻的心理描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江仙 敝衣》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策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绿蓑”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渔民的雨披
C. 诗人的衣服
D. 风景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作品,怀念故人的情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对比王策的《临江仙 敝衣》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王策更关注过往与现状的对比,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带有怀旧情绪,后者则更显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关于王策及其作品的详细研究。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