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4-09-19 20:42:00

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

玉人相对绿尊前。

素娥有恨,应是妒婵娟。

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

醉红醺脸髻鬟偏。

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蔡伸 〔宋代〕

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
玉人相对绿尊前。
素娥有恨,应是妒婵娟。
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
醉红醺脸髻鬟偏。
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白话文翻译:

昨夜是中秋节,今晚我再次仰望明月,看到的依旧是那轮圆月,象征着人们团圆的美好。
美人和我相对而坐,举杯共饮美酒。
那素娥(即月亮)心中或有怨恨,想必是因为嫉妒那美艳的嫦娥。
夜深人静,庭院里微风袭来,露水凉意袭人,歌声格外清脆悠扬。
我醉意朦胧,脸色红润,发髻微微散乱。
那轻薄的翠裙轻轻皱起,似乎是为了留住这仙境的美好。


注释:

  • 桂影:指月亮的影子,常与中秋的桂花联系在一起。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 素娥:指月亮,素洁的女子。
  • 嫉妒:表达一种嫉妒的情感。
  • 特地清圆:特别清晰且圆满,形容月亮的美丽。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原指嫦娥因吃了不死药而飞往月宫,成为月亮中的仙女,常被视为美丽与孤独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嫉妒与嫦娥的传说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佳节团圆之际,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对团圆的向往以及对美人的赞美,表达了对月亮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中秋节的描写,展现了团圆的主题。诗人在夜晚与美人共饮美酒的情景中,流露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月亮作为传统文化中团圆的象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亲情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提到的素娥与嫦娥,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中秋的清冷与人心的温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情。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中秋今夕望:昨夜是中秋,今夜再望明月,设置时空背景。
  • 十分桂影团圆:描写月亮的圆满,象征团圆的美好情景。
  • 玉人相对绿尊前:美人与诗人共饮,营造温馨的氛围。
  • 素娥有恨,应是妒婵娟:月亮(素娥)可能因嫉妒嫦娥的美丽而心生怨恨。
  • 人静小庭风露冷:夜深人静,庭院微凉,渲染孤独的氛围。
  • 歌声特地清圆:夜色中歌声清脆悦耳,增强诗的音韵美。
  • 醉红醺脸髻鬟偏:醉态可掬,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
  • 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轻薄的裙子皱起,暗示留住美好时光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女子,表达情感。
  • 拟人:赋予月亮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醉红醺脸”与“翠裙轻皱”,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团圆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诗人在美丽的夜晚沉醉于自己的情感中,既有欣喜也有隐隐的忧伤,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与孤独,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美人:代表人间的美好与温情,增添诗的生活气息。
  • 庭院:体现了幽静与私密的空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孤独
    • B. 团圆
    • C. 爱情
  2. 诗中的“素娥”指代什么?

    • A. 月亮
    • B. 美人
    • C. 仙女
  3. 诗中提到的“嫦娥”与哪个节日相关?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答案:

  1. B. 团圆
  2. A. 月亮
  3. B. 中秋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蔡伸的《临江仙》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与情感的寄托,但蔡伸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团圆情感,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的思乡之情。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大会:经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