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闻说旱时求得雨,只疑科斗是蛟龙。
白话文翻译:
这水池居然连鱼虾都无法容纳,水在石头的眼中环绕流淌。听说在干旱的时候,人们寻找雨水,难道真是那科斗的蛟龙所引发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居然:竟然。
- 鳞介:鱼类和虾类的统称,指有鳞的水生动物。
- 石眼:石头上的孔或缝隙,这里指水流经过的地方。
- 一钟:指水流如钟声般响亮,形容水声的清脆。
- 闻说:听说。
- 旱时:干旱的季节。
- 求得雨:想要获得雨水。
- 科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能引发雨水。
- 蛟龙:一种水中生物,传说中能控制水。
典故解析: “科斗”与“蛟龙”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与水相关的神秘生物,能够引发雨水,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敬与畏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名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古文运动”领袖。其诗、文、散文皆有极高成就,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写作此诗的背景是唐代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对水资源的渴求。韩愈身处的时期,气候变化导致的旱涝灾害频繁,诗中反映了对自然状态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峡石西泉》通过对水流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独特魅力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开头两句“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水流的清澈与丰富,同时也暗示了水域的缺乏生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着提到“闻说旱时求得雨,只疑科斗是蛟龙”,则引入了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人类的渺小,传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居然鳞介不能容:意在说明水流的状态连小鱼小虾都无法生存,暗示水域的贫瘠。
- 石眼环环水一钟:描绘水流在石头的缝隙中流动,声音清脆,形象生动。
- 闻说旱时求得雨:引入对人们在干旱时渴望雨水的情景,反映人类的无奈。
- 只疑科斗是蛟龙:通过传说中的蛟龙,暗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和崇敬。
修辞手法:
- 比喻:“石眼”比喻水流经过的地方,生动形象。
- 拟人:水流被赋予声音,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体结构严谨,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水流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渺小,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灵动,但在此处却显得无力。
- 石眼:象征自然的坚硬与冷漠。
- 蛟龙:象征自然的神秘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鳞介”指的是哪类生物?
- A. 哺乳动物
- B. 鱼类和虾类
- C. 爬行动物
- 答案:B
-
诗中“石眼”主要指什么?
- A. 石头的孔隙
- B. 石头的表面
- C. 石头的形状
- 答案:A
-
诗中提到“科斗”与“蛟龙”代表什么?
- A. 风
- B. 雨
- C. 自然现象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韩愈的《峡石西泉》与李白的《庐山谣》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前者更注重对水的细致描绘,后者则更强调山水的壮丽与人情的交融。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文集》
- 《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