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归工部送僧约(工部,归登也,约,荆州人)》

时间: 2025-01-17 08:37:29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愈的《和归工部送僧约》原文: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白话文翻译

早就知道这都是自我束缚的囚徒,如果不学习而是随波逐流就会白头到老。你既然已经出家了,为什么还要这样纷扰不安,又有谁能在临终前得到安宁呢?

注释

  • 自拘囚:自我束缚,成为囚徒。
  • 因循:墨守成规,随波逐流。
  • 扰扰:纷扰不安,心神不宁。
  • 死前休:指临终前的安宁、平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诗文以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著称,是古文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韩愈与一位出家僧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僧人出家后仍心浮气躁的失望与忧虑,借此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修行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我束缚与内心纷扰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早知皆是自拘囚”直指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常常由于自身的选择而陷入无形的束缚,体现了韩愈对人生的犀利洞察。接下来的“如果不学习而是随波逐流就会白头到老”,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修行与学习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生活中应有独立的思考与追求。

诗中的对话式语气使得情感更为真切,传达出对僧人出家后仍旧心烦意乱的惋惜,质问其出家后为何仍旧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状态的关心与无奈。最后一句“何人更得死前休”则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在生命的尽头,真正的安宁与平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状态。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韩愈深厚的哲理思考,也表达出他对人生态度的严谨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知皆是自拘囚:早就知道很多人都是自我束缚的囚徒。
  2. 不学因循到白头:如果不去学习,只是随波逐流,最终会白头到老。
  3. 汝既出家还扰扰:你既然已经出家了,为什么还要如此纷扰不安?
  4. 何人更得死前休:还有谁能够在死前获得安宁呢?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出家与世俗生活中纷扰的状态,强调内心的宁静重要性。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了情感的强烈程度,引发读者的思考。
  • 象征:出家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然而实际的纷扰却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困惑与修行的真正意义,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拘囚:象征着无形的束缚与困境。
  • 出家:代表着追求精神自由与解脱的选择。
  • 死前休:象征着人生的终极追求,临终时的安宁与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愈在诗中提到“自拘囚”是指什么?

    • A. 自我束缚
    • B. 他人监禁
    • C. 社会限制
  2. 诗中提到的“出家”主要象征什么?

    • A. 逃避现实
    • B. 精神追求
    • C. 社会地位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内心的安宁
    •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放纵,而韩愈则通过深思熟虑的方式探讨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