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安水馆 薛能 〔唐代〕 地接山林兼有石,天悬星月更无云。 惊鸥上树满池水,瀺灂一声中夜闻。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地方紧挨着山林,还有石头相伴, 天空高悬着星星和月亮,没有一丝云彩。 惊起的鸥鸟飞上树梢,池水泛起涟漪, 夜晚中,一声水声清晰可闻。
注释:
- 地接山林:指地理位置靠近山林。
- 天悬星月:形容天空高远,星星和月亮清晰可见。
- 惊鸥:受到惊扰的鸥鸟。
- 瀺灂:水声,形容水流声或物体落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寿安水馆》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夜晚,于水馆附近观察自然景色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水馆附近,观察到山林、石头、星月和惊鸥等自然元素,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首句“地接山林兼有石”,通过地理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自然、原始的氛围。次句“天悬星月更无云”,进一步以天空的景象,增强了夜晚的宁静和深远。后两句“惊鸥上树满池水,瀺灂一声中夜闻”,通过动态的元素——惊鸥和水声,打破了宁静,却又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地接山林兼有石”描绘了诗人的观察点,即一个靠近山林且有石头的地方,营造出一种自然、原始的氛围。
- 次句“天悬星月更无云”,以天空的景象,增强了夜晚的宁静和深远,星月高悬,无云遮挡,显得格外明亮。
- 后两句“惊鸥上树满池水,瀺灂一声中夜闻”,通过动态的元素——惊鸥和水声,打破了宁静,却又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的“地接山林”与“兼有石”,次句的“天悬星月”与“更无云”,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惊鸥上树”中的“惊”字,赋予了鸥鸟以人的情感,使得描述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的宁静夜晚、星月、惊鸥和水声,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 山林、石头:代表了自然和原始的环境。
- 星月:象征着宁静和深远。
- 惊鸥:动态的元素,打破了宁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水声:夜晚的声响,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悬星月更无云”描绘了什么样的天空景象? A. 多云的天空 B. 晴朗无云的天空 C. 星月被云遮挡 D. 夜晚的黑暗 答案:B
-
诗中的“惊鸥上树满池水”描绘了什么情景? A. 鸥鸟在水中游泳 B. 鸥鸟飞上树梢,池水泛起涟漪 C. 鸥鸟在树上休息 D. 鸥鸟在池边觅食 答案:B
-
诗中的“瀺灂一声中夜闻”中的“瀺灂”指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水声 C. 鸟鸣 D. 人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通过鸟鸣和水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夜喜雨》: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
诗词对比:
- 薛能的《寿安水馆》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薛能的诗更注重夜晚的宁静和深远,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白天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