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湘夫人》

时间: 2024-12-29 17:05:09

促江皋腾驾朝驰,幸帝子来游,孔盖云旗。

渺渺秋风,洞庭木叶,盼望佳期。

灵剡剡兮空山九疑,澧有兰兮沅芷菲菲。

行折琼枝,发轫苍梧,饮马咸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江皋腾驾朝驰,幸帝子来游,孔盖云旗。渺渺秋风,洞庭木叶,盼望佳期。灵剡剡兮空山九疑,澧有兰兮沅芷菲菲。行折琼枝,发轫苍梧,饮马咸池。

白话文翻译:

急忙在江边高地驾起车马,早晨飞驰而去,幸好帝子来此游玩,华盖如云,旗帜飘扬。秋风渺渺,洞庭湖畔木叶飘落,期盼着美好的相会时刻。灵光闪闪,空山中九疑之地,澧水边有兰花,沅水旁芷草芬芳。行走间折取琼枝,从苍梧出发,饮马于咸池。

注释:

  • 促江皋:急忙在江边高地。
  • 腾驾:驾起车马。
  • 朝驰:早晨飞驰。
  • 幸:幸好。
  • 帝子:指湘夫人,传说中的女神。
  • 孔盖:华盖,指华丽的车辆。
  • 云旗:飘扬的旗帜。
  • 渺渺:渺茫,遥远。
  • 洞庭木叶:洞庭湖畔的树叶。
  • 佳期:美好的相会时刻。
  • 灵剡剡:灵光闪闪。
  • 空山九疑:空旷的山中,九疑之地。
  • 澧有兰:澧水边有兰花。
  • 沅芷菲菲:沅水旁芷草芬芳。
  • 行折琼枝:行走间折取琼枝。
  • 发轫苍梧:从苍梧出发。
  • 饮马咸池:饮马于咸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阿鲁威,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双调 湘夫人》描绘了湘夫人的神话传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湘夫人的神秘与美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游历湖南洞庭湖地区时,受到当地关于湘夫人的传说启发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湘夫人神话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夫人的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湘夫人的神秘与美丽。诗中“促江皋腾驾朝驰”展现了湘夫人急切的心情,而“幸帝子来游,孔盖云旗”则描绘了她的华丽与尊贵。秋风、木叶、兰花、芷草等自然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湘夫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促江皋腾驾朝驰”:急忙在江边高地驾起车马,早晨飞驰而去,展现了湘夫人急切的心情。
  2. “幸帝子来游,孔盖云旗”:幸好帝子来此游玩,华盖如云,旗帜飘扬,描绘了她的华丽与尊贵。
  3. “渺渺秋风,洞庭木叶”:秋风渺渺,洞庭湖畔木叶飘落,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4. “盼望佳期”:期盼着美好的相会时刻,表达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渴望。
  5. “灵剡剡兮空山九疑”:灵光闪闪,空山中九疑之地,增添了神秘色彩。
  6. “澧有兰兮沅芷菲菲”:澧水边有兰花,沅水旁芷草芬芳,描绘了自然美景。
  7. “行折琼枝,发轫苍梧,饮马咸池”:行走间折取琼枝,从苍梧出发,饮马于咸池,展现了湘夫人的行动与风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孔盖云旗”比喻华丽的车辆和飘扬的旗帜。
  • 拟人:如“盼望佳期”将湘夫人的心情拟人化。
  • 对仗:如“澧有兰兮沅芷菲菲”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湘夫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湘夫人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秋风、木叶: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象征着湘夫人的心情。
  • 兰花、芷草:描绘了自然美景,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琼枝、苍梧、咸池:展现了湘夫人的行动与风采,象征着她的尊贵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孔盖云旗”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车辆和飘扬的旗帜 B. 湘夫人的服饰 C. 洞庭湖的景色 D. 秋风的形态 答案:A

  2. 诗中“盼望佳期”表达了湘夫人的什么心情? A. 急切 B. 悲伤 C. 渴望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澧有兰兮沅芷菲菲”描绘了什么? A. 湘夫人的服饰 B. 自然美景 C. 洞庭湖的景色 D. 秋风的形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同样以湘夫人的神话传说为背景,展现了湘夫人的神秘与美丽。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自然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阿鲁威的《双调 湘夫人》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两者都以湘夫人的神话传说为背景,但阿鲁威的诗更加注重描绘湘夫人的神秘与美丽,而屈原的诗则更加注重表达对湘夫人的敬仰与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阿鲁威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楚辞》:收录了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