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月夕》

时间: 2025-01-17 09:10:50

华发念秋晚,青灯怜夜长。

香团菊花露,寒著橘林霜。

月在北窗底,人行南涧傍。

婆娑不知去,身世两相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涧月夕 俞紫芝 〔宋代〕 华发念秋晚,青灯怜夜长。 香团菊花露,寒著橘林霜。 月在北窗底,人行南涧傍。 婆娑不知去,身世两相忘。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着秋天,头发已经花白,夜晚的青灯让我感到夜的漫长。 菊花上的露珠散发着香气,橘林上覆盖着寒霜。 月亮挂在北窗的下方,我行走在南涧的旁边。 我自由自在地舞动,忘记了时间和空间。

注释:

  • 华发:指头发花白,常用来形容年老。
  • 青灯:指夜晚的灯光,这里用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漫长。
  • 香团:指菊花上的露珠,散发着香气。
  • 寒著:指寒霜覆盖。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
  • 身世:指个人的经历和处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紫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孤独,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华发念秋晚”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年老的感慨,而“青灯怜夜长”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香团菊花露”和“寒著橘林霜”,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最后两句“婆娑不知去,身世两相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忘记了时间和空间,达到了一种超然的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发念秋晚”: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年老,怀念着秋天的时光。
  • “青灯怜夜长”:夜晚的灯光让诗人感到夜的漫长,增添了孤独感。
  • “香团菊花露”:菊花上的露珠散发着香气,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寒著橘林霜”:橘林上覆盖着寒霜,增添了秋夜的寒冷感。
  • “月在北窗底”:月亮挂在北窗的下方,增添了诗的静谧感。
  • “人行南涧傍”:诗人行走在南涧的旁边,增添了诗的动感。
  • “婆娑不知去”:诗人自由自在地舞动,忘记了时间和空间。
  • “身世两相忘”:诗人忘记了个人经历和处境,达到了一种超然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团菊花露”中的“香团”,比喻菊花上的露珠散发着香气。
  • 拟人:如“青灯怜夜长”中的“怜”,赋予青灯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华发念秋晚,青灯怜夜长”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秋夜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一种超然的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年老。
  • 青灯:象征夜晚的寂静和漫长。
  • 香团:象征菊花上的露珠,散发着香气。
  • 寒著:象征寒霜覆盖。
  • 婆娑:象征自由自在的舞动。
  • 身世:象征个人的经历和处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A. 头发花白 B. 华丽的发饰 C. 秋天的景色 答案:A

  2. 诗中的“青灯”象征什么? A. 夜晚的灯光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A

  3. 诗中的“香团”指的是什么? A. 菊花上的露珠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A

  4. 诗中的“寒著”指的是什么? A. 寒霜覆盖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A

  5. 诗中的“婆娑”形容什么? A. 自由自在的舞动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俞紫芝的《南涧月夕》:两者都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俞紫芝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俞紫芝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