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袅西风日半沈,
地无人迹转伤心。
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轻拂中,树影摇曳,太阳已经斜沉;
大地上没有人迹,令人感到更加伤心。
阿娇的容貌如同红儿般美丽,不需要通过长门的费用来买得诗赋。
注释:
- 袅:摇动、轻摆。
- 西风:指秋天的风,通常带有萧瑟的感觉。
- 日半沈:太阳即将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萧条的氛围。
- 阿娇:指《红楼梦》中美丽的女子,借用她的形象。
- 红儿:可能指代某种美丽的女子。
- 长门:指高门大户,暗指奢侈的消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虬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情感深邃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以生动形象的描写赢得了后世的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情,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对美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西风轻拂,树影摇曳,夕阳西沉,给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感觉。随后,诗人通过“无人迹”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伤感,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孤独与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美的赞美,提到阿娇的美貌,如同红儿般娇艳,表达了对美丽女性的欣赏。诗中提到的不需“长门买赋金”,则暗示着真正的美丽是无需外在的奢华装饰,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与自然之美的珍贵。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美好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袅西风日半沈: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地无人迹转伤心:强调了环境的荒凉,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阿娇得似红儿貌:转向对美的赞美,阿娇的美丽令人向往。
- 不费长门买赋金:表达了真正的美不需要通过金钱来获得,强调了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阿娇的美貌比作红儿,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树木在西风中摇摆,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揭示了内外美的对比与生活中的孤独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着生命与孤独。
- 西风:代表着秋天的萧瑟与时间的流逝。
- 阿娇:美丽的象征,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与真实的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风”意指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阿娇的美丽与什么相比较?
- A. 花
- B. 红儿
- C. 明月
- D. 星星
-
诗中提到的“长门”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奢侈与金钱
- C. 友情
- D. 孤独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李白同样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两者都通过环境描绘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但风格上各有不同,李白更为豪放,罗虬则显得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大全》
- 相关学术文章与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