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惜鹤十首
作者: 张养浩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野处幽独甚,千金得令威。
挟云出尘网,领月到柴扉。
縻足妨飏去,遮亭使学飞。
至今湖上路,树石亦光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而幽静的环境,作者在这里感到极为孤寂,虽然身处野外,却拥有无上的威势。诗中提到挟云出尘,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意志,领月到柴扉,则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湖边的树石依旧闪耀着光辉,让人感受到一种永恒的美好。
注释:
- 幽独: 指环境幽静而孤独。
- 千金得令威: 意思是即使是千金的财富也不能与这种超然的威势相比。
- 挟云出尘: 意谓超脱尘世,像挟着云彩一样高远。
- 领月到柴扉: 意指引导月光来到简陋的柴门,象征追求美好和纯粹。
- 縻足: 约束、束缚脚步。
- 妨飏去: 阻碍飞翔,意指受限于现实。
- 遮亭: 可能指遮挡亭子,象征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张养浩,元代诗人,字公权,号惭愧,擅长诗词,尤其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作者通过对鹤的描写,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越。
诗歌鉴赏:
《惜鹤十首》以鹤为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意境。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中的鹤,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开篇的“野处幽独甚”便展示了一种孤独的美,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隐士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千金得令威”则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自信与超然,财富与地位在他眼中并不重要,反而是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更为珍贵。
“挟云出尘网,领月到柴扉”两句中,作者用意象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渴望逃离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更高层面的存在。而“縻足妨飏去,遮亭使学飞”则表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虽然心中渴望飞翔,但却被各种现实的羁绊所束缚。
最后的“至今湖上路,树石亦光辉”不仅回忆起过去的美好,也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不变,留下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自我的反思。整首诗以鹤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及内心宁静的深刻追求,富有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处幽独甚: 描述一种深山野外的孤独环境。
- 千金得令威: 强调精神的超脱与财富的无关。
- 挟云出尘网: 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象征超脱。
- 领月到柴扉: 描绘美好事物的追求。
- 縻足妨飏去: 表达现实的束缚。
- 遮亭使学飞: 继续强调对自由的渴望。
- 至今湖上路: 追忆过去的美好。
- 树石亦光辉: 自然永恒的象征。
-
修辞手法:
- 比喻: “挟云出尘”比喻超脱,营造高远意境。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鹤象征自由和高洁,树石则象征永恒与自然的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鹤的描写,表达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寄托。
意象分析:
- 鹤: 象征高洁与自由,常被用来代表隐士的生活与理想。
- 云: 代表着自由与超脱,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月: 象征美好与理想,代表着诗人的向往。
- 树石: 自然的象征,体现出永恒的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惜鹤十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养浩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千金得令威”表达了什么?
- A. 财富的重要性
- B. 精神的超脱
- C. 对权利的渴求
- D. 对财富的追求
-
“挟云出尘”中的“云”象征什么?
- A. 妨碍
- B. 自由与理想
- C. 财富
- D. 现实的束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张养浩 vs. 李白: 张养浩的《惜鹤十首》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由的追求,而李白的作品则往往蕴含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感慨。
- 主题比较: 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但张养浩更侧重于自然的幽美与内心的沉思,而李白则多以激昂的情绪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书籍
- 《张养浩年谱及其诗歌研究》 - 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