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爱云庄好,柴门俗客稀。
行田虫扑帽,坐树蚁缘衣。
云水一铜镜,霜林万锦机。
东冈陂故在,辞聘未全非。
白话文翻译
我喜欢云庄这个地方,柴门口的访客很少。
在田里走路时,虫子扑到帽子上,
坐在树下时,蚂蚁爬上了衣服。
云水像一面铜镜,霜林如同锦缎织成的机织。
东冈的堤坝仍然存在,虽然辞别的聘约不再完全有效。
注释
- 云庄:指的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
- 柴门:用柴木搭建的门,代表乡村或田园生活。
- 俗客:普通的客人,暗示这个地方宁静无扰。
- 行田:在田里走动。
- 虫扑帽:虫子扑到帽子上,描绘自然中虫鸣的生动场景。
- 坐树:在树下休息。
- 蚁缘衣:蚂蚁爬到衣服上,表现出自然生活的细节。
- 云水一铜镜:比喻云水如同一面镜子,象征自然的宁静和清澈。
- 霜林万锦机:霜打的树林如同精美的织物,暗示大自然的美丽。
- 东冈陂:指的是东边的堤坝,象征历史的延续。
- 辞聘未全非:虽然辞别了聘约,但并不完全是坏事,暗示对过去的怀念与释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养浩,元代著名诗人,字士贞,号云庄,山西人。他是元代杂剧的重要作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风格清新脱俗,常显露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我爱云庄好》是张养浩对自己所爱之地的赞美,反映出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逃避。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渴望宁静的田园生活,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云庄的热爱。开篇直抒胸臆,“我爱云庄好”,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接下来的句子逐步铺展,描绘了一个人走在田野中,虫子和蚂蚁的细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云水一铜镜,霜林万锦机”的比喻,生动地表现出云水和霜林的美丽,仿佛将自然的景象具象化,令人心向往之。
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虽然东冈的堤坝依旧存在,但辞别的聘约却不再完全有效,体现出对过往的回忆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世间变迁的反思,增强了诗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爱云庄好:直接表达了对云庄的喜爱,设定了诗的基调。
- 柴门俗客稀:描绘了云庄的宁静,访客稀少,强化了“好”的理由。
- 行田虫扑帽:描写田野的生活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坐树蚁缘衣:继续描绘自然中的小事,表现出生活的真实且细腻。
- 云水一铜镜:比喻自然景色的清澈,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 霜林万锦机:以形象的比喻展示自然的美,增强了诗的艺术性。
- 东冈陂故在:回到现实,提到东冈的堤坝,暗示历史的延续。
- 辞聘未全非:轻描淡写地表达对过去的怀念,留下了一丝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水一铜镜”、“霜林万锦机”,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体结构和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细节描写:通过虫子、蚂蚁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亲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水:代表纯净与宁静。
- 虫:代表自然的生机。
- 蚁:反映生活的细节与真实。
- 霜林: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养浩
- C. 杜甫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 A. 山川河流
- B. 云水霜林
- C. 花鸟虫鱼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 B. 张养浩
- B. 云水霜林
-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养浩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养浩更注重细节与生活的真实,而王维则更多地融入哲理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元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养浩研究》
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爱云庄好》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