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书寓所壁》
时间: 2025-01-01 13:0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雨书寓所壁 袁凯 〔明代〕
五月六月雨绵绵,东望黄浦水连天。 小溪漫漫不可渡,高岸兀兀何由全。 家童种荷已穿壁,野老捕鱼还满船。 南邻少妇亦可恶,浊酒盈缸须见钱。
白话文翻译:
五月到六月,雨一直下个不停,向东望去,黄浦江的水与天相连。 小溪水涨得满满的,无法渡过,高高的岸边,如何才能安全? 家中的童子种的荷花已经穿过了墙壁,野外的老人捕鱼归来,船上满载着鱼。 南边的邻居少妇也很讨厌,她家的浊酒满缸,却非要看到钱才肯给。
注释:
字词注释:
-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 黄浦:指黄浦江,流经上海的主要河流。
- 漫漫:水势浩大的样子。
- 兀兀:高耸的样子。
- 穿壁:指荷花生长旺盛,穿过了墙壁。
- 野老:指在野外生活的老人。
- 浊酒:未经过滤的酒,通常指质量较差的酒。
- 盈缸:缸中装满了酒。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描述了雨季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雨季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季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首两句写雨势之大,黄浦江水与天相连,形成壮阔的画面。中间两句通过小溪和高岸的描写,表达了雨季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后两句则转向人物活动,家童种荷、野老捕鱼,生动展现了雨季中人们的勤劳和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句以南邻少妇的形象,巧妙地点出了社会中的人情冷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六月雨绵绵:描绘了雨季的连续不断,为全诗设定了背景。
- 东望黄浦水连天:通过远望黄浦江,展现了雨季水势的浩大。
- 小溪漫漫不可渡:具体描述了雨季带来的不便,小溪水涨,无法渡过。
- 高岸兀兀何由全:表达了雨季带来的安全隐患,高岸耸立,如何才能安全。
- 家童种荷已穿壁:通过家童种荷的细节,展现了雨季中人们的勤劳。
- 野老捕鱼还满船:描绘了野老捕鱼的场景,船上满载着鱼,展现了雨季的丰收。
- 南邻少妇亦可恶,浊酒盈缸须见钱:通过南邻少妇的形象,反映了社会中的人情冷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浦水连天”比喻水势浩大。
- 拟人:如“家童种荷已穿壁”赋予荷花生长的力量。
- 对仗:如“小溪漫漫不可渡,高岸兀兀何由全”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季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的人情冷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绵绵:连续不断的雨,形成雨季的背景。
- 黄浦水连天:水势浩大,形成壮阔的画面。
- 小溪漫漫:水涨,无法渡过,形成不便的意象。
- 高岸兀兀:高耸的岸边,形成安全隐患的意象。
- 家童种荷:勤劳的意象,展现人们的勤劳。
- 野老捕鱼:丰收的意象,展现雨季的丰收。
- 浊酒盈缸:社会人情的意象,反映人情冷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浦江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深圳
-
诗中“家童种荷已穿壁”反映了什么? A. 雨季的不便 B. 人们的勤劳 C. 社会的冷漠 D. 自然的壮阔
-
诗中“南邻少妇亦可恶,浊酒盈缸须见钱”反映了什么? A. 雨季的不便 B. 人们的勤劳 C. 社会的冷漠 D. 自然的壮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雨季,但情感更为积极,表达了对雨的喜悦。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与袁凯的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
诗词对比:
- 袁凯的《大雨书寓所壁》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对比,前者更多表达雨季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后者则表达了对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袁凯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