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钟鼓沸城闉,戎蕃预国亲。
神明今汉主,柔远静胡尘。
琴歌马上怨,杨柳曲中春。
唯有关山月,偏迎北塞人。
白话文翻译:
城门内外锣鼓喧天,戎族王公已经与国家亲近。
如今的汉朝主宰神明显赫,遥远的胡人尘埃沉寂。
马背上的琴歌传达着怨恨,春天的杨柳曲中流淌着情感。
唯有那遥远的关山明月,特别照耀着北方边塞的人们。
注释:
- 钟鼓:古代用于庆典或战争的乐器,象征热闹和紧张气氛。
- 城闉:城门,指城市的入口。
- 戎蕃:指外族,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 神明:指汉朝的皇帝,具有神圣的象征。
- 柔远:形容远方的事物或人,表现出一种温和的态度。
- 胡尘:指胡人(外族)的尘埃,象征外族的骚扰与冲突。
- 琴歌:古代乐器,象征着文化和情感的表达。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柔美。
- 关山月:关山之间的明月,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典故解析:
“关山月”典故源自古代诗歌中,常用以表现思乡之情。特别是在戎族频繁入侵的背景下,月亮成为远方游子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辨正,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关注国家与民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与外族压力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与对边塞人生活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与朝主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古诗。诗的开头以“钟鼓沸城闉”引入,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面,仿佛在庆祝什么重大事件。然而,随着“戎蕃预国亲”的出现,诗人透露出外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暗示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隐忧,尽管表面上繁华似锦,但内心却藏着战争的阴影。
接下来,诗人提到“神明今汉主”,通过对汉朝皇帝的神圣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国家的期望和对未来的信心。随后的“柔远静胡尘”则是对外族压力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期待:希望外族的侵犯能够得到遏制,国家能够保持安宁。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琴歌马上怨”与“杨柳曲中春”展现了边塞的生活和情感。马背上的琴歌和春天的杨柳,象征着在动荡岁月中的柔情与怨恨。最后一句“唯有关山月,偏迎北塞人”,则以明月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北方边塞人的思念与关怀,在孤寂中寻求共鸣。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国家繁荣的期待,也有对边塞人苦难的同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钟鼓沸城闉:描绘热闹的城门,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动荡。
- 戎蕃预国亲:外族王公与国家的亲密关系,暗示内外关系的复杂。
- 神明今汉主:强调汉朝皇帝的威严与神圣。
- 柔远静胡尘:表达对外族入侵的忧虑和期待和平的愿望。
- 琴歌马上怨:通过音乐传达情感,表现边塞生活的苦闷。
- 杨柳曲中春:春天的生机与柔美,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 唯有关山月:明月作为情感的寄托,表现对故乡和边塞人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琴歌马上怨,杨柳曲中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美。
- 比喻:将明月作为思念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钟鼓、琴歌、杨柳等意象,均有其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国家的安危与边塞人生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鼓:象征热闹与紧张的气氛。
- 琴歌:音乐的表达,传达情感与文化。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关山月:象征思乡与寂寞的明月,寄托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尘”指的是哪一个民族? A. 汉族
B. 外族
C. 南方民族
D. 西域民族 -
“琴歌马上怨”中的“琴歌”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化与情感
C. 风景
D. 亲情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国家的反思与对边塞人的同情
C. 对自然的描写
D. 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描绘。
诗词对比:
- 《与朝主人》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前者更关注国家与边塞人的命运,而后者则更侧重个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涵盖众多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提供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