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长寿桥》

时间: 2025-01-04 07:18:12

寥落难禁客里情,隔溪渔火照深更。

僧归古寺钟初动,人在孤舟月自明。

野径雪晴梅有信,海天霜冷雁无声。

蓉城咫尺家园近,且对蓬窗酒漫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长寿桥
李宗 〔明代〕

寥落难禁客里情,
隔溪渔火照深更。
僧归古寺钟初动,
人在孤舟月自明。
野径雪晴梅有信,
海天霜冷雁无声。
蓉城咫尺家园近,
且对蓬窗酒漫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寂寞的夜晚停泊在长寿桥时的情感,虽然身在客居之地,内心却难以抑制对家乡的思念。隔着小溪,渔火照亮了深夜,渔民的生活散发着宁静的气息。寺庙中的僧人归来,钟声刚刚响起,显得尤为清晰。此时,诗人在孤舟上,只能依靠月光照亮自己,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接着,描绘了雪后晴天的野径,梅花在此时显得格外珍贵。海天之间,寒霜使大雁无声飞过。虽然家乡蓉城近在咫尺,诗人却只能对着窗前的酒杯,慢慢倾倒,感受那份孤独与惆怅。

注释:

  • 寥落:形容孤独、冷落的情景。
  • 渔火:渔民在夜间捕鱼时点燃的灯火。
  • 钟初动:寺庙的钟声刚刚响起,暗示时间的流逝。
  • 孤舟:指诗人所处的孤独状态。
  • 野径:乡间的小路。
  • 梅有信:梅花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蓉城:指成都,以“蓉”字象征。
  • 蓬窗:指草棚的窗户,营造出乡村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宗,明代诗人,字叔华,号逸云,世称“李逸云”。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旅居他乡时,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明代社会动荡,诗人的游历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夜泊长寿桥》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乡情绪的诗作。诗人在夜晚的长寿桥停泊,四周的景色映衬出他内心的孤寂。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渔火的微弱光亮和远处古寺的钟声,形成了一个极为静谧而又孤独的场景。这里,渔火不仅照亮了周围,也照亮了诗人的内心,令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梅有信”和“雁无声”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希望与寒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情感。

最后的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窗外的家园,虽近在咫尺,却因身处异乡而显得遥不可及。酒在这里成为了诗人慰藉自己的方式,但也加重了他内心的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在异乡时对故土的深刻思念,折射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寥落难禁客里情:孤独的环境使得内心的情感难以抑制。
    • 隔溪渔火照深更:渔火映照着深夜,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 僧归古寺钟初动:寺中的钟声响起,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深邃。
    • 人在孤舟月自明:诗人在孤舟上,月光照亮了内心的孤独。
    • 野径雪晴梅有信:雪后晴天的野径,梅花盛开,象征着希望。
    • 海天霜冷雁无声:寒霜覆盖的海天,雁儿无声飞过,表现出冷清的氛围。
    • 蓉城咫尺家园近:虽然家乡近在咫尺,诗人却感到无比遥远。
    • 且对蓬窗酒漫倾:诗人对着窗前的酒,流露出孤独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作诗人的孤独。
    • 对仗:如“海天霜冷”和“雁无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梅花赋予了“有信”的属性,表达希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乡的主题展开,表现了人在异乡时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渔火: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追忆。
  • 梅花: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顽强。
  • 孤舟:代表了诗人的孤独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渔火”代表什么?

    • A. 热闹的场景
    • B. 寂静的夜晚
    • C. 生命的希望
  2. “蓉城咫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土的怀念
    • B. 对旅行的期待
    •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宗的《夜泊长寿桥》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深切的思念之情,但李宗的作品更多地强调了孤独的情感,而杜甫则更注重家庭亲情的表达。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在夜色中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明清诗词鉴赏》
  2.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3. 《李宗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