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贤哉段忠烈,振迹自邠宁。
动必怀刚毅,何尝废典刑。
英规方贯古,乐石谅难铭。
密议初如用,艰危岂易形。
白话文翻译:
真是贤能的段忠烈,他的业绩自从邠宁传开。
行动时必定怀有刚毅之心,怎么会废弃法律与刑罚呢?
他的英明法则贯穿古今,乐石的赞美难以铭刻。
初始的密议就如同应用,艰难与危险岂会轻易显露?
注释:
字词注释:
- 贤哉:真是贤能的。
- 段忠烈:指的是唐朝的段志玄,他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 振迹:振兴的事迹。
- 邠宁:古地名,指的是段忠烈的故乡。
- 动必怀刚毅:行动时必定有坚韧不拔的决心。
- 典刑:法律和刑罚。
- 英规:英明的法则。
- 乐石:指的是乐石(乐器),是对其功绩的赞美。
- 密议:秘密的议论或商议。
- 艰危岂易形:艰难和危险的事情怎会轻易显现。
典故解析:
- 段忠烈:历史上以忠诚和英勇著称,体现了忠贞不屈的精神。
- 古今贯通:强调古代的法则和道理在今天仍然适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景升,号巢山,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现实政治和社会状况,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为奉和皇帝所作,意在表彰唐代的忠臣和法治精神,旨在借古喻今,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忠义之道。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段忠烈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古代忠臣的崇敬和对法治精神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段忠烈的描述,表达了坚韧与智慧的结合,强调在动乱和困难时期,忠诚与法治不可或缺。诗的前两句直接点名段忠烈,表现出对其业绩的赞赏与认同,后两句则以典雅的方式表达了法律的重要性和对历史的反思。从整体上看,诗歌不仅有对个人的赞美,更有对社会法治和道德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深邃思想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哉段忠烈:开篇称段忠烈贤能,表明诗人对其的崇敬。
- 振迹自邠宁:强调其事迹声名远扬,起源于他的故乡。
- 动必怀刚毅:表明其行为必然充满决心与勇气。
- 何尝废典刑:质疑在艰难时刻是否应放弃法律。
- 英规方贯古:赞美其法则传承古今,寓意深远。
- 乐石谅难铭:表示赞美之声难以铭刻,夸张其伟大。
- 密议初如用:指出秘密的商议如同实施,表明行动的重要性。
- 艰危岂易形:强调艰难困苦是很难显现的,暗示需要警觉与准备。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乐石”的形象,表现对段忠烈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段忠烈的推崇、对法律的尊重及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不论身处何种困境,忠诚与法治始终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烈:象征忠诚和勇敢,代表了道德标准。
- 典刑:象征法律与秩序,反映社会的稳定。
- 英规:代表智慧与先见之明,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段忠烈的事迹起源于哪个地方? A. 邠宁
B. 洛阳
C. 长安
D. 杭州 -
诗中提到的“典刑”指的是什么?
A. 律法和刑罚
B. 文学作品
C. 历史事件
D. 政治制度 -
“艰危岂易形”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困难容易显现
B. 困难和危险不易察觉
C. 形势复杂
D. 需要谨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诗词对比:
- 对比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唐书》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历史背景中表达了对忠义和法治的思考,但杜甫更多表现出个人的苦痛与家国情怀,而夏竦则强调了法治的必要性与历史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学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