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

时间: 2025-01-14 19:09:54

红房深浅翠条低,满架清香敌麝脐。

攀折若无花底刺,岂教桃李独成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房深浅翠条低,
满架清香敌麝脐。
攀折若无花底刺,
岂教桃李独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蔷薇花的美丽景象:在红色的房子旁,翠绿的蔷薇条低垂,满架的清香气息可以与麝香相媲美。如果我在攀折蔷薇时没有花底的刺,那怎么能让桃花和李花独自开辟出一条通往春天的小路呢?

注释:

  • 红房:指有红色墙壁的房子,象征温暖和生机。
  • 翠条低:翠绿的蔷薇藤条低垂,形象地描绘了蔷薇的生长状态。
  • 满架清香:形容蔷薇花的香气四溢,充满了整个架子。
  • 敌麝脐:与麝香相比,蔷薇的香气同样浓郁而迷人。
  • 攀折:指攀爬和折取,表现出对蔷薇的喜爱。
  • 花底刺:蔷薇花的刺,意指美丽的同时也有危险。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常用来比喻才华和美德。

典故解析:

“桃李成蹊”出自《论语》,原意是桃树和李树因为果实丰硕而生长出小路,借此比喻有德行的人自会有人追随和仰慕。诗中提到桃李,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宋代诗人,字子昂,号梅溪。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花草树木,尤其对蔷薇有独特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以蔷薇为题,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蔷薇》一诗,以蔷薇这种常见的花卉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通过“红房深浅翠条低”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庭院景象,红色的房屋与翠绿的蔷薇相得益彰,形成了美丽的对比。接着“满架清香敌麝脐”,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将蔷薇的芳香与名贵的麝香相提并论,表现出诗人对蔷薇花的高度赞美。

诗中“攀折若无花底刺”,既有对蔷薇花美丽的向往,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风险,正如蔷薇虽美但有刺。而最后一句“岂教桃李独成蹊”则引发读者对美德与追求的思考,强调了蔷薇独特的价值,使得桃李无法孤芳自赏,只有在众花齐放的环境中才能真正绽放出光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房深浅翠条低:描绘了房子和蔷薇的色彩对比,表现生机盎然的意境。
  2. 满架清香敌麝脐:使用比喻,强调蔷薇香气的独特,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3. 攀折若无花底刺:暗示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风险,反映了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
  4. 岂教桃李独成蹊:借用典故,强调了美德与追求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蔷薇与麝香相比,增强了香气的吸引力。
  • 对仗:如“红房深浅”与“翠条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蔷薇的美丽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对蔷薇的描绘,传达了在美丽与风险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象征美丽、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性。
  • 红房:象征温暖的居所,体现了生活的美好。
  • 香气:象征吸引人、美好的事物。
  • :生命中的风险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卉是?

    • A. 桃花
    • B. 李花
    • C. 蔷薇
    • D. 百合
  2. 填空题:诗中“岂教桃李独成____”。

  3. 判断题:诗中蔷薇的香气被比喻为麝香的香气。 (对/错)

答案:

  1.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夏竦的《蔷薇》与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均通过花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梅花》更强调坚韧与内涵,而《蔷薇》则着重于美丽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