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读隋书 其三》

时间: 2024-12-29 17:47:42

子盖怀英断,南荒久驻留。

清通承眷奖,恭顺望巡游。

异宠荣乡党,丹诚破寇仇。

边民思旧爱,刻石在西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制读隋书 其三
作者: 夏竦 〔宋代〕

子盖怀英断,南荒久驻留。
清通承眷奖,恭顺望巡游。
异宠荣乡党,丹诚破寇仇。
边民思旧爱,刻石在西州。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对历史及其人物的怀念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诗中提到“子盖怀英断”,意思是子盖怀念英俊的宰相,说明对历史英杰的崇敬;“南荒久驻留”则暗示着南方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接着提到“清通承眷奖”,表达了对国家清明政局的赞美与期望;“恭顺望巡游”则表现了对皇帝巡游的恭敬和期盼。后文提到“异宠荣乡党”,指的是不同的宠爱使得乡党得以荣耀,接着提到“丹诚破寇仇”,表现出愿意以诚心去抵抗敌人。最后一句“边民思旧爱,刻石在西州”,表达了边民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注释:

  • 子盖: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可能是指某位政治家或士人。
  • 南荒:南方的边疆地区。
  • 清通:指清明通达的政局。
  • 承眷:接受皇帝的恩宠。
  • 巡游:皇帝出巡,巡视地方。
  • 异宠:不同的宠爱或赏赐。
  • 丹诚:真诚的心。
  • 刻石:在石头上铭刻,表示对旧爱的怀念。
  • 西州:指西部的某个地区,可能是边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974—1051),字子明,号退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初年,后任职于朝廷,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历史的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宋代的背景下写成,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隋书”是对隋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敬仰。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安定的期待。诗歌开篇以“子盖怀英断”引入,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怀念,紧接着通过“南荒久驻留”描绘了边疆的安稳与繁荣。诗中对清明政局的赞美与对皇帝巡游的期盼,体现了作者的忠诚与对国家的热爱。

在情感的抒发上,诗歌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情怀,尤其是“边民思旧爱,刻石在西州”的结尾,更是深刻地传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既有对过往的追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盖怀英断: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现出对智者识人的欣赏。
  2. 南荒久驻留:强调边疆的稳定与繁荣,反映出政治的安定。
  3. 清通承眷奖:称颂清明的政治环境及皇帝的恩宠。
  4. 恭顺望巡游:表达对皇帝出巡的期望与尊重。
  5. 异宠荣乡党:说明不同的宠爱使各地名士受益。
  6. 丹诚破寇仇: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承诺与忠诚。
  7. 边民思旧爱:边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8. 刻石在西州:通过刻石的方式,铭记历史与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通承眷奖,恭顺望巡游”,整齐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丹诚”表达真诚的感情,象征着忠诚与坚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尤其突出了忠诚于国家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盖:象征着智慧与英勇。
  • 南荒:代表边疆的安定,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 清通:象征着政治的清明。
  • 刻石:象征着对历史的铭记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盖”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位皇帝
    C. 一位诗人

  2. “南荒久驻留”中“南荒”指的是: A. 北方
    B. 南方边疆
    C. 中原地区

  3.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国家的批评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王之涣的诗歌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夏竦的诗则更重视历史与国家的情感。两者都展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在主题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隋书》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