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唐书
哲辅延清问,元和致治平。
从人成庶务,求瘼济群氓。
务远能无怠,求材可倚成。
乃知虞舜德,恭己固难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对皇帝所作的《唐书》的回应。诗中提到哲学家辅佐明主,延续清明的治世,元和年间的政治安定得益于臣子的努力。从普通人的事务出发,寻求解决百姓疾苦的方法。治理国家需要远大的目标,而材料的选择也应谨慎,以便成功。通过这些,才明白虞舜的德行,恭敬自己固然难以被称道。
注释
- 哲辅:指哲学家或有才能的辅佐者。
- 延清问:延续清明的治世,指代良好的政治环境。
- 元和:唐代的一段时期,指代政治安定。
- 庶务:指平民百姓的事务。
- 瘼:指疾病或困苦,常用来形容百姓的疾苦。
- 济群氓:帮助普通百姓。
- 务远能无怠:追求长远的目标而不怠惰。
- 虞舜德:虞舜是古代圣王,以德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君复,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才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以历史和哲思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百姓疾苦的时期。夏竦通过回应皇帝的《唐书》,表达了他对良治和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他作为士人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结构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哲辅”和“元和”不仅指代历史上的人物和朝代,也象征着理想的治国理念。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借古喻今,提醒统治者应关注百姓的疾苦,强调治理国家的长远目标和策略。
从“务远能无怠”可以看出,诗人强调了治国理政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暗示统治者需具备远见卓识,且绝不能懈怠。最后通过提到虞舜,诗人传达了一个理想的治国哲学:君主应以德行来感召百姓,真正的美德是内心的恭敬与谦逊,而非外在的名声。这种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哲辅延清问”:哲学家辅佐明主,延续清明的政治局面。
- “元和致治平”:提到元和年间的政治安定,反映出良好的治理。
- “从人成庶务”:从普通百姓的事务着手,表现出关注民生的态度。
- “求瘼济群氓”:寻求解决百姓疾苦的方法,强调政治的民本思想。
- “务远能无怠”:治理国家需要长远的目标,并且要坚持不懈。
- “求材可倚成”:选择合适的人才来实现目标,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乃知虞舜德”:通过这些努力,才理解虞舜的德行。
- “恭己固难名”:真正的自我恭敬和谦逊是不容易被称道的。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比,如“哲辅”与“庶务”的对比,表达了高层治理与民生之间的关系。
- 也有借古喻今的手法,通过虞舜的德行引申出治国理政的道理。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治理的思考展开,强调治理国家应以德行为先,关注百姓疾苦,体现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哲辅:象征智慧和政治的理想型。
- 元和:代表一个相对平稳和繁荣的时代。
- 庶务:体现出平民百姓的生活和苦难。
- 虞舜:道德典范,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哲辅”是指什么? A. 普通百姓
B. 有才能的辅佐者
C. 皇帝
D. 历史学家 -
“求瘼济群氓”主要强调什么? A. 关注国家大事
B. 解决百姓的苦难
C. 提高士人地位
D. 增加税收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唐书》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强调治理与德行,后者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夏竦生平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