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城壘小,远望一消凝。
洞客云中路,渔舟水底灯。
有钟聊是寺,半俗不成僧。
羁旅其间者,尘埃料可憎。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过城墙,显得格外细小,远远望去,气氛显得凝重。
洞中人走在云雾缭绕的路上,水下的渔舟点亮了灯火。
寺院里有钟声,聊胜于无,但他又半是俗人,不成真正的僧侣。
在这其中旅居的人,尘世的烦恼自然令人厌恶。
注释:
- 城壘:指城墙,古时防御工事。
- 洞客:在山洞居住的人,可能是隐士或修道者。
- 渔舟:捕鱼的小船。
- 水底灯:水中照亮的灯火,象征渔舟的生机。
- 聊是寺:只是一个寺庙,表示寺庙的简单。
- 羁旅:旅居他乡,流浪的状态。
- 尘埃:指世俗的烦恼、琐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反映了当时隐士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真,号孤云,宋代诗人,主要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郑刚中旅居他乡之际,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思念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杂兴》是一首表现秋天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秋风吹拂的城墙,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中提到的“洞客云中路”,表现出一种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或许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渔舟下的灯光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光明。
接下来的句子里,“有钟聊是寺,半俗不成僧”,显示了诗人对浮华的厌倦。即便在寺庙中,仍然有世俗的烦恼,无法真正超脱。最后一句“羁旅其间者,尘埃料可憎”,透露出诗人对流浪生活的痛苦与对尘世烦恼的厌恶,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城壘小:秋风吹拂城墙,给人一种微小与孤寂的感觉。
- 远望一消凝:远处的景物似乎在秋风中凝固,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洞客云中路:隐士在云雾中的路上,象征着对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 渔舟水底灯:渔舟的灯光映照在水底,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生机。
- 有钟聊是寺:钟声在寺庙中响起,然而只是形式上的宗教象征。
- 半俗不成僧:指寺庙的僧人未能完全超脱世俗,反映出世俗的影响力。
- 羁旅其间者:身处于此的人,感受到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 尘埃料可憎:对于尘世的烦恼感到厌恶,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底灯”暗喻生活的希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相对均衡,形成对称美。
- 意象:将秋风、渔舟、寺庙等意象结合,构建出诗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超脱与反思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萧瑟和时光的流逝。
- 城壘:代表人类的防御与孤立。
- 洞客:象征隐士的生活选择与心灵的追求。
- 水底灯:象征希望与生机,尽管身处逆境。
- 尘埃:象征世俗的烦恼与琐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风城壘小”所表达的情感是: A. 伤感
B. 快乐
C. 平静 -
“洞客云中路”中“云中路”暗示了: A. 现实的繁忙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生活的孤独 -
“羁旅其间者”指的是: A. 离乡的旅人
B. 回归故土的人
C. 追寻名利的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杂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郑的诗更加强调对世俗烦恼的厌恶,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刚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