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折竹杂言》

时间: 2025-01-06 15:09:08

枯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

画工取势教摧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枯缠藤,重欹雪。
渭曲逢,湘江别。
不是从来无本根,
画工取势教摧折。

白话文翻译:

一根干枯的藤缠绕着,沉重地倾斜在雪上。
在渭水的曲处相遇,在湘江的岸边分别。
其实并不是从来就没有根基,
只是画工为了取势而教人折断。

注释:

  • 枯缠藤:指干枯的藤蔓,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无奈。
  • 重欹雪:重重地倾斜在雪上,描绘了藤蔓在雪中沉重的状态。
  • 渭曲逢:渭水的曲处相遇,渭水是中国一条著名的河流。
  • 湘江别:湘江是另一条河流,暗示离别与流动。
  • 无本根:指没有根基,暗喻事物的脆弱。
  • 画工取势:指画家的技法,取势是为了形象生动。
  • 教摧折:教人去折断,意指人为地破坏了原有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诗、词、曲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对人生无常与脆弱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壁画折竹杂言》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与命运的思索。开头的“枯缠藤,重欹雪”,以生动的意象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凋零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接着“渭曲逢,湘江别”,诗人将两条河流的交汇与离别相提并论,增添了流动与时光变化的主题。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生的起伏。

最后两句“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则揭示了诗歌的核心思想。诗人强调,虽然看似事物的脆弱与无根,实际上是由于外力的干扰与人为的折磨。这里的“画工”可以看作是命运的操控者,而“摧折”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摧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命运的质疑,促使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 描绘了自然界中干枯的藤蔓,象征着生命的无力与凋零。
  • 第二句: 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相遇与离别,暗示人生的无常。
  • 第三句: 提出一种哲学思考,强调事物并非天生脆弱。
  • 第四句: 指出外在因素导致的折磨,揭示了命运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枯缠藤”比喻生命的苍凉。
  • 对仗: “渭曲逢,湘江别”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将“画工”拟人化,强调了外力对生命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外力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缠绵。
  • : 象征寒冷与沉重,传达孤独感。
  • 渭曲、湘江: 河流意象,象征人生的流动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欹雪”意指什么?

    • A. 藤蔓在雪中沉重
    • B. 雪覆盖了山
    • C. 雪花纷飞
  2. “渭曲逢,湘江别”表达了什么?

    • A. 相遇与离别
    • B. 山水相依
    • C. 幸福与快乐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命的欢愉
    • B. 对命运的质疑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吴融的《壁画折竹杂言》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命运的无常,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乐府》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