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李商隐 〔唐代〕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我把刑徒封印,感到愧疚,无法再在荆山的角落里安坐。
我却羡慕卞和被双刖的命运,他一生再也不必走向朝堂。
注释:
字词注释:
- 封印:指封闭和印章,意指对刑徒的控制。
- 愧负:感到愧疚和惭愧。
- 荆山:此处指荆山,可能象征隐逸或远离政事。
- 卞和:历史人物,以其直言和受苦而闻名,象征高洁和正直。
- 双刖:古代对罪犯的极刑,象征卞和的遭遇。
典故解析:
- 卞和:卞和是春秋时期的名人,以其对玉的鉴定而著称。因其多次上奏被误解而遭受割足之刑,象征着忠诚与坚持。
- 荆山:荆山是指古代隐士之地,诗中用以表现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晚唐诗人,生于约812年,卒于858年。其诗风独具一格,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因在唐朝末期政局动荡及个人仕途不顺,李商隐的作品多有忧愁和沉思。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商隐担任地方官期间,因公务繁忙而请求假期回京。诗中流露出他对官场的愧疚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以黄昏的意境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重与孤独的氛围。诗中的“封印点刑徒”透露出他对工作责任的承担,但随之而来的“愧负荆山”则表现出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内心的挣扎。荆山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隐逸、自由与无忧的生活。
诗人对卞和的羡慕,显然是在表达他希望逃离官场束缚的心情。卞和的双刖虽然是极刑,但他的人格高洁与坚持让他在历史中永存,反衬出李商隐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呈现出李商隐内心的冲突。他一方面身处权力的中心,承担着责任,另一方面又渴望像卞和那样有一种不羁和自由的生命。诗句虽短,但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昏封印点刑徒”:黄昏时分,我在封闭的环境中点名管理刑徒,体现了工作的压抑与沉重。
- “愧负荆山入座隅”:感到愧疚,无法在安静的荆山中安心坐着,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却羡卞和双刖足”:反映出对卞和命运的羡慕,虽然他受了极刑,但却获得了历史的尊重。
- “一生无复没阶趋”:暗示卞和终生不再被迫走向权力中心,羡慕这种自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李商隐的处境与卞和的命运,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象征:荆山象征隐逸生活,卞和的双刖象征理想与高洁的追求。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李商隐对官场压力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沉重的心情。
- 刑徒:象征着责任与压迫。
- 荆山:象征着隐逸与自由。
- 卞和:象征着忠诚和高洁的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卞和因为什么而受到双刖的惩罚? A. 直言不讳
B. 谋反
C. 贪污 -
“愧负荆山”中的“荆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隐逸与自由
C. 权力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C. 对人生的享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商隐的诗更为内敛与细腻,而杜甫的诗则更为苍凉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