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慢 蔡如川环游西南北,赋此壮行》
时间: 2024-12-29 20:5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布搜賨,秦倍访华,跳出蚕丛天险。
散关东去路,倚巴山雄剑。
踏破中原千里来,历尽江淮河汉。
老残游,贯朔南,看取湖云铺簟。
未敛。齐州九点。
谁遣蛮花,逗起长途悽感。
武昌城外月,似眉痕初染。
独过三湘知几重。
梦断芳兰微飐,夜郎遥,甲秀迟登,半程犹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壮游之旅,首先提到从蜀地采布,感叹秦地的繁华与雄伟,历经艰险跳出蚕丛的险境。接着,诗人描述了从散关出发,沿着巴山的雄伟景观向东前行,踏破千里中原,跋涉过江淮河汉,经历了重重困难。诗中提及了老残游的模样,穿越南方,欣赏湖面上的云彩如铺开的席子。接着,诗人提到齐州的九点灯火,感慨在长途跋涉中,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武昌城外的明月,似乎在映衬着心中的情感,独自走过三湘,心中不知经过了多少重重的思念。最后,梦中断续,轻微的兰花摇曳,夜郎遥远,甲秀山上的日落依旧缓慢,旅途的半程仍旧感到不足。
注释
- 蜀布:指的是四川地区的布料,蜀地因其布料而闻名。
- 賨:古代一种少数民族,居住在四川。
- 巴山:四川的一个著名山脉,雄伟险峻。
- 三湘:指的是湘江、资江、沅江等流域,位于湖南省。
- 甲秀:地名,指的是贵州省的甲秀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轶刘,近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游历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环游西南北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各种情感交织,既有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特别是在描绘武昌城外明月时,诗人用“似眉痕初染”这样的比喻,将月光与思念结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中的意象交错变化,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颂,也有对游子漂泊生活的无奈。整体上,诗在表现人情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布搜賨:描绘蜀地的布料,暗示诗人的起点。
- 秦倍访华:感叹秦地的繁华,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 跳出蚕丛天险:表现出诗人勇敢面对艰险的精神。
- 散关东去路,倚巴山雄剑:散关是通往东方的要道,巴山的巍峨则象征着坚强的意志。
- 踏破中原千里来:经历千里旅程,体现出诗人的坚韧与执着。
- 历尽江淮河汉:描绘旅途中的艰辛与壮丽的江河景色。
- 老残游,贯朔南:表明诗人游历的深远,直至南方。
- 看取湖云铺簟:诗人欣赏湖面云彩,感受到一丝宁静与美丽。
- 未敛。齐州九点:夜晚的灯火,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谁遣蛮花,逗起长途悽感:提及蛮花,引起了对长途的伤感。
- 武昌城外月:月光照映,寓意着思乡的情感。
- 独过三湘知几重:独自走过,感受到无数的思念。
- 梦断芳兰微飐:梦境与现实交错,带来的微妙感受。
- 夜郎遥,甲秀迟登,半程犹欠:表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不满。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月,似眉痕初染”用比喻生动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同时,意象的运用也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传达出一种壮丽与哀愁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布:象征着故乡的文化和传统。
- 巴山:代表了险峻的旅途与挑战。
- 江河:象征着历史的流淌与个人的经历。
- 明月: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蛮花: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对生活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布料
c) 一种花卉 -
“武昌城外月,似眉痕初染”中“眉痕”用来比喻什么?
a) 伤感
b) 美丽的月光
c) 思乡之情
答案:
- b) 一种布料
- c) 思乡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描绘送别时的情感与思念。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沈轶刘的《粉蝶儿慢》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而后者则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思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情感,展现出诗人的不同视角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白诗选》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