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寺磬帆间落,鱼炊浦上通。
夕阳山骨外,长路鸟声中。
草意随波绿,花情傍晚红。
石泉清可掬,先饮有青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江边旅行时的美丽景色。寺庙的钟声和船帆交错在一起,渔民在岸边煮鱼。夕阳洒在山脊之外,长长的路上传来鸟鸣。草随波浪变绿,花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红艳。清澈的石泉泉水可以用手捧起,先喝下的水中仿佛映现出青色的彩虹。
注释:
- 寺磬:寺院的钟声,表示宁静的环境。
- 鱼炊:渔民在岸边烹煮鱼,描绘出生活的气息。
- 夕阳:指日落时分,光线温暖。
- 山骨:山的轮廓,象征着自然的雄伟。
- 草意:草的生机和生命力。
- 花情:花朵的情态,代表着美丽和生动。
- 石泉:石头间流出的泉水,象征着清澈。
- 青虹:清泉中的倒影,形容水的清澈。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到的自然意象,如夕阳、山、鸟等,均是古诗中常用的题材,反映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辅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景色。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郭辅畿的旅行途中,受自然环境和宁静气氛的启发,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江行》是一首描绘江边美景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恬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中的“寺磬”与“鱼炊”相互交融,钟声与渔火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夕阳山骨外,长路鸟声中”,夕阳洒落在山脊上,伴随着路旁鸟儿的欢鸣,形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图景。草随波动,花在黄昏时显得更加鲜艳,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而最后两句提到的“石泉清可掬,先饮有青虹”,则不仅让人感受到泉水的清澈,还暗示着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享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寺磬帆间落”:寺庙的钟声与船帆相映,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
- “鱼炊浦上通”:渔民在岸边煮鱼,带来生活的气息。
- “夕阳山骨外”:夕阳映照在远山的轮廓上,展现自然的壮丽。
- “长路鸟声中”:长路上回荡着鸟鸣声,增添了生动感。
- “草意随波绿”:草随波浪起伏,象征生命的活力。
- “花情傍晚红”:黄昏时的花朵更加鲜艳,展现自然的美丽。
- “石泉清可掬”:清澈的泉水可以用手捧起,象征纯净。
- “先饮有青虹”:泉水中映现的青虹,增添了神秘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虹”隐喻泉水的清澈。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寺磬:象征宁静与宗教的氛围。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丽的黄昏。
- 草与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石泉:寓意纯净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寺磬”指的是什么? A. 渔火
B. 钟声
C. 水声 -
“夕阳山骨外”中的“夕阳”描述了什么时间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黄昏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清澈的水? A. 草意
B. 花情
C. 石泉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更强调了孤独与内心的思索。郭辅畿的《江行》则更多地表现了和谐的生活场景与轻松的心态,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