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刘瓛墓下诗》

时间: 2025-01-17 10:27:55

升堂子不谬,问道余未穷。

如何辞白日,千载隔音通。

山门一已绝,长夜缅难终。

初松切暮鸟,新杨催晓风。

榛关向芜密,泉途转销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刘瓛墓下诗
作者: 萧子隆 〔南北朝〕

升堂子不谬,问道余未穷。
如何辞白日,千载隔音通。
山门一已绝,长夜缅难终。
初松切暮鸟,新杨催晓风。
榛关向芜密,泉途转销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刘瓛的墓前思索人生与道理的情景。诗人称赞升堂之子的智慧,但他自己对道理却仍未完全领悟。面对白日,他感到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这种隔绝的感觉仿佛千年都无法传达。山门已经关闭,漫漫长夜让人难以入眠。初秋的松树与黄昏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新杨树在晨风中摇曳。杂草丛生的关口让人感到迷茫,而泉水的流向似乎也变得空无。


注释:

  • 升堂子:指的是登堂入室,形容学问或道理的深厚。
  • 千载隔音通:千载意指时间久远,隔音通则形容沟通艰难。
  • 山门:象征着某种境界或信仰的入口。
  • 初松切暮鸟:初松指的是初秋的松树,切暮鸟意为黄昏时分的鸟鸣。
  • 榛关:榛是野生灌木,形容杂乱的环境。
  • 泉途转销空:泉水的流向变化,象征着失去方向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子隆,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宋,后为梁国人。其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见称,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朝动荡的时期,时局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交织,使得诗人对生命的意义与道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经刘瓛墓下诗》是萧子隆在刘瓛墓前吟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探索。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升堂子”的智慧与自身的困惑对比,突出自我追寻真理的艰难。诗的开头以“升堂子不谬”引出,表明诗人对智慧的渴望,但随即转入对自身悟道的无奈,展示出一种深邃的反思。

在景物的描绘上,诗人以初松和暮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新杨催晓风则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最后两句“榛关向芜密,泉途转销空”在意象上呈现出一种对人生道路的迷惘,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助与渺茫。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深切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升堂子不谬,问道余未穷:称赞他人智慧,自己却仍在求道的路上,未能深入理解。
  2. 如何辞白日,千载隔音通:表达了在光明的环境中,如何将心声传达却感觉困难重重。
  3. 山门一已绝,长夜缅难终:山门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已被封闭,漫漫长夜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
  4. 初松切暮鸟,新杨催晓风: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传达出新生与希望。
  5. 榛关向芜密,泉途转销空:展现了生活道路的复杂与迷惘,泉水的流向比喻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初松切暮鸟,新杨催晓风”,通过对称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山门与泉途的象征,隐喻人生的挑战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求智慧与真理为主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探索,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切感悟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真理与光明。
  • 山门:象征信仰与境界。
  • 初松、新杨: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 泉途:象征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升堂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家具
    • B. 智者
    • C. 一种植物
  2. “千载隔音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惆怅
    • C. 希望
  3. 诗中“泉途转销空”暗示了什么?

    • A. 明朗的未来
    • B. 迷失与无助
    • C. 成功的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

诗词对比

  • 《登高》by 杜甫:两首诗同样探讨了人生的艰难与追求,杜甫的《登高》在情感上更为沉重,而萧子隆的《经刘瓛墓下诗》则带有更多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传》
  • 《古诗文鉴赏词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