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横步文林二十春,华颠初得半通纶。
江边又濯沧浪水,堂上宁招骯髒人。
未分尘缨惭蕙帐,不缘羊酪弃羹蒪。
思家夕梦还都信,并附秋波六六鳞。
白话文翻译
在文学的林苑中漫步了二十个春秋,如今头发斑白,才刚刚获得了一点成就。
在江边再次洗涤着沧浪之水,而在堂上宁愿招待那些正直的人。
未能摆脱尘世的束缚,感到愧对高洁的蕙帐,并非因为羊酪而放弃美味的羹蒪。
思念家乡的夜晚梦境中,回到了都城,还附带着秋波中的六六鳞。
注释
- 横步文林二十春:比喻在文学领域中已有二十年的积累和探索。
- 华颠初得半通纶:华颠,指头发斑白;半通纶,指初步的成就。
- 江边又濯沧浪水:濯,洗涤;沧浪水,指清澈的水,比喻清白。
- 堂上宁招骯髒人:宁,宁愿;骯髒人,指正直的人。
- 未分尘缨惭蕙帐:尘缨,尘世的束缚;蕙帐,高洁的象征。
- 不缘羊酪弃羹蒪:缘,因为;羊酪,一种食物;羹蒪,另一种食物,比喻不因小失大。
- 思家夕梦还都信:思念家乡的梦境中,回到了都城,指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并附秋波六六鳞:秋波,指秋天的水波;六六鳞,指鱼,比喻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自我评价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二十年的文学创作后,对自己的成就和未来的展望,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我评价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成就和对清白正直的追求。首句“横步文林二十春”表达了作者在文学领域的长期积累,而“华颠初得半通纶”则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初步有所成就。中间两句通过对江水和堂上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白和正直的追求。后两句则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横步文林二十春:比喻作者在文学领域已有二十年的积累和探索。
- 华颠初得半通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初步成就的谦虚态度。
- 江边又濯沧浪水:通过江水和沧浪水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清白的追求。
- 堂上宁招骯髒人:宁愿招待正直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正直的崇尚。
- 未分尘缨惭蕙帐:未能摆脱尘世的束缚,感到愧对高洁的蕙帐。
- 不缘羊酪弃羹蒪:不因小失大,表达了作者的明智选择。
- 思家夕梦还都信:思念家乡的梦境中,回到了都城。
- 并附秋波六六鳞:秋波和六六鳞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横步文林二十春”比喻在文学领域的长期积累。
- 对仗:如“江边又濯沧浪水,堂上宁招骯髒人”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自我评价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清白和正直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林:文学领域的比喻。
- 华颠:头发斑白的形象。
- 沧浪水:清澈的水,比喻清白。
- 蕙帐:高洁的象征。
- 秋波六六鳞:秋天的水波和鱼,比喻美好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华颠初得半通纶”中的“华颠”指的是什么? A. 头发斑白
B. 高耸的山峰
C. 华丽的宫殿
D. 繁华的都市 -
诗中“江边又濯沧浪水”中的“沧浪水”比喻什么? A. 清澈的水
B. 污浊的水
C. 汹涌的波涛
D. 平静的湖面 -
诗中“堂上宁招骯髒人”中的“骯髒人”指的是什么? A. 正直的人
B. 邪恶的人
C. 贫穷的人
D. 富有的人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作者对清白和正直的追求。
- 杜甫《登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清白和正直的追求。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 《宋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