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长字…从兄》
时间: 2025-01-17 08:44:44意思解释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长字…从兄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原文展示: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
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
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带来的怨恨,随着年华老去,思念愈加深重。夜晚的明月照在同宿的房间,秋风却已吹向远方的故乡。弹奏的朱弦缓缓地向蜡烛倾斜,白发的我勉强举杯饮酒。归途献上西陵的作品,谁又能知道这条路是如此漫长。
注释:
- 怨:怨恨、思念之情。
- 衰老: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老去。
- 夜月:夜晚的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朱弦:红色的弦乐器,暗指音乐与欢聚。
- 酒觞:酒杯,表示饮酒的情景。
- 西陵:地名,可能指西陵的文学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字景升,号湘江,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人生、感情,风格清新而含蓄,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写此诗时,可能正值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苦闷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离别后的复杂心境。开头两句“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直接点明了离别带来的怨恨和岁月加深的思念。接下来,诗人用“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明月与秋风构成了一幅凄美的图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牵挂。
后两句“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则通过音乐和饮酒的意象,表现诗人对聚会时光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白发”的出现更是突显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无尽思考,既有归乡的期盼,也流露出对归途漫长的感慨,深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离共成怨:离别使彼此心中生出怨恨。
- 衰老更难忘:年华老去,思念愈发难以忘怀。
- 夜月留同舍:夜晚的明月依然照耀着共同生活的地方。
- 秋风在远乡:秋风已吹向远方的故乡。
- 朱弦徐向烛:弹奏的乐器声缓缓向蜡烛倾斜,象征着欢乐与忧伤交织。
- 白发强临觞:白发苍苍的我勉强举杯,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
- 归献西陵作:归途中献上的作品,代表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责任。
- 谁知此路长:谁又能知道归途是如此漫长,感叹人生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月”和“秋风”形成对比,强调不同的情感状态。
- 比喻:将离别比作怨恨,深化情感的表达。
- 意象:通过“朱弦”、“白发”等意象,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全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揭示了人情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秋风:表达离别的伤感。
- 朱弦:寓意欢乐的时光。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酒觞:表示聚会的氛围与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D. 一种服饰 -
“夜月留同舍”中的“同舍”是什么意思? A. 同伴
B. 同一个宿舍
C. 同一地方
D. 同一时间 -
诗人对离别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无奈与怨恨
C. 冷漠
D.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离别的情感,但更强调友情与壮志。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运用月亮意象,表达思念,但更侧重家庭亲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