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使君赴寿州》

时间: 2025-01-17 09:13:22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功位已酬。

草色青青迎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

意思解释

送崔使君赴寿州

原文展示

列郡专城分国忧,
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功位已酬。
草色青青迎建隼,
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
淮南木叶正惊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崔使君赴寿州任职的祝福与惆怅。诗中提到各地的忧虑,古代诸侯的仪仗以及年轻的仲华(指的是刘备)与公瑾(指的是周瑜)的功名与地位。草色青翠,迎接着飞鸟,蝉声此起彼伏,千里之外的思念仿佛能够看得见,而淮南的树叶已经因秋天的到来而惊动。

注释

  • 列郡:指各个郡城。
  • 彤幨皂盖:古代官员出行时的华丽车驾。
  • 仲华:指刘备的字,代表年轻的政治家。
  • 公瑾:指周瑜,三国时期的军事家。
  • 建隼:指一种鸟,象征着轻盈与灵动。
  • 杂鸣驺:形容蝉声交杂,生动而热闹。
  • 千里相思:形容远方思念的情感。
  • 淮南木叶正惊秋:指秋天的来临,树叶开始变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8—785),字允和,号岘山,唐代诗人,工于诗赋,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政局动荡,地方官员频繁更换,诗中表达了对于崔使君前往寿州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送崔使君赴寿州》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送别诗,表面上是对崔使君的祝福,实际上却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古代诸侯仪仗的描绘,表现出对崔使君身份的尊重与期待;而提到仲华与公瑾,则暗示了当时政治人物的年轻与成就,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青翠的草地与蝉鸣描绘出一种生机与活力,预示着新的开始;然而,千里相思与秋天的到来,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形成了和谐的统一,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列郡专城分国忧:各地郡城的忧虑,表明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2. 彤幨皂盖古诸侯:华丽的车驾,象征古代的权力与荣耀。
  3. 仲华遇主年犹少:年轻的刘备与其领导者,暗示年轻人的前途。
  4. 公瑾论功位已酬:周瑜的功名,象征成功与荣耀。
  5. 草色青青迎建隼:自然的生机,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6. 蝉声处处杂鸣驺:蝉鸣声声,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生活气息。
  7. 千里相思如可见:远方的思念,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8. 淮南木叶正惊秋: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彤幨皂盖”与“仲华遇主”。
  • 比喻:用“草色青青”比喻人生的生机与希望。
  • 拟人:将“千里相思”赋予了生命,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崔使君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色青青: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
  • 蝉声: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繁荣。
  • 千里相思: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木叶惊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仲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周瑜
    • C. 曹操
  2. “千里相思如可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思念
    • C. 愤怒
  3. “草色青青迎建隼”中的“建隼”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交通工具

答案

  1. A. 刘备
  2. B. 思念
  3. A. 一种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送崔使君赴寿州》与《赠友人》: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赠友人》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贵,而《送崔使君赴寿州》则更聚焦于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此诗的深邃情感与自然意象结合,使其成为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