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五》

时间: 2024-10-16 19:18:44

殊俗甘朐䏰,比之刍牛腴。

殷勤奉宾客,自谓敬有馀。

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

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

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殊俗甘朐䏰,比之刍牛腴。
殷勤奉宾客,自谓敬有馀。
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
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
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世俗的浮华如同美味的食物,和喂养的牛相比显得更加丰腴。
我热情地招待宾客,自以为对他们的尊敬已经足够。
即使是鸱鸮这样的怪鸟也有其不同的飞行方式,但谁能驱散心中的迷惑呢?
阴霾笼罩着天空的星象,清澈的渭河也被污水所污染。
谁能像夏后那样再一次分清龙与鱼的界限?

注释:

  • 殊俗:指世俗的风气。
  • 甘朐䏰:美味的食物。
  • 刍牛:指饲养的牛,形容丰腴。
  • 殷勤:热情、周到的服务。
  • 鸱嚇:一种鸟类,象征怪异。
  • 赤惑:表示内心的迷惑。
  • 霾阴:指阴霾天气。
  • 玄象:神秘的天象。
  • 清渭:渭河,代表清澈的水流。
  • 混污渠:表示污水混杂的渠道。
  • 夏后:夏朝的后代,象征着明智的决策者。
  • 龙与鱼:象征着高贵与卑微的分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斋,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文学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反思。开头两句以“殊俗甘朐䏰”引入,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的繁华与奢侈,反衬出人们内心的空虚与迷惘。接着,诗人自谦自省,尽管热情款待宾客,却意识到这份尊敬仍有不足之处。诗中的鸱嚇意象,象征着世间的种种怪异与不和谐,表达了内心的迷惑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霾阴蔽玄象”与“清渭混污渠”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与社会的混乱,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最后一句“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暗含了对明理者的渴望与对当下局势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殊俗甘朐䏰,比之刍牛腴。”:世俗的奢华如同美味的食物,和丰腴的牛相比显得更加可口。
  2. “殷勤奉宾客,自谓敬有馀。”:我热情地招待客人,自以为对他们的尊敬已经足够。
  3. “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即使是怪鸟也有其独特的飞行方式,但内心的迷惑又有谁能驱散呢?
  4. “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阴霾遮蔽了天空的星象,清澈的渭河也被污水污染。
  5. “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谁能像夏朝的明君那样再一次分清高贵与卑贱的界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俗的奢华比作美味食物,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比:通过对比“龙与鱼”来体现社会的等级与分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诗人在对世俗的批判中表现出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鸱嚇:象征着不和谐与混乱的象征。
  • 霾阴:代表了社会的阴暗面与无望。
  • 龙与鱼: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分别,反映社会阶层的分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鸱嚇”象征什么? A. 和谐
    B. 怪异与混乱
    C. 高贵
    D. 清澈

  2. 诗人用“清渭混污渠”来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社会的混乱与污染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同题材的诗作比较,例如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但刘基更多地关注于人性与社会,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与家国情怀。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刘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