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闽关九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02:28

关头雾露白濛濛,关下斜阳照树红。

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粳稻八闽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头雾露白濛濛,
关下斜阳照树红。
过了秋风浑未觉,
满山粳稻八闽中。

白话文翻译:

在关口,雾气蒙蒙,露水闪烁;
关下,斜阳照耀着红色的树木。
秋风已经吹过,但我却浑然未觉;
山上满是稻谷,八闽大地丰收在望。

注释:

  • 雾露:雾气和露水,形容天气湿润。
  • 白濛濛:形容白色的雾气弥漫,模糊不清。
  • 斜阳:指夕阳,光线倾斜,照射出的光线有一种柔和的美感。
  • 粳稻:一种水稻,主要用于食用,口感较好。
  • 八闽:古代对福建省的称呼,意指丰饶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太和,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才华横溢著称,尤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他是元朝末年重要的文人之一,参与了明朝的建立,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创作背景:

《过闽关九首》是刘基在游历福建时创作的一组诗,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此诗写于秋天,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对丰收的喜悦,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

诗歌鉴赏:

《过闽关九首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闽关美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关头雾露白濛濛”描绘了晨雾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接下来的“关下斜阳照树红”则通过描写夕阳斜照的美丽画面,展现了自然光影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过了秋风浑未觉”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对季节变迁的无感,似乎时间在他的诗意中流逝得缓慢而悠然。最后一句“满山粳稻八闽中”则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丰饶与希望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头雾露白濛濛:描绘关口晨雾弥漫,露水晶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2. 关下斜阳照树红:夕阳照射下,树木的红色愈加鲜明,形成了美丽的视觉效果。
  3. 过了秋风浑未觉:诗人对季节的变化感受不深,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4. 满山粳稻八闽中:描绘稻谷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濛濛”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雾的轻柔与神秘。
  • 对仗:上联与下联的结构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斜阳”、“粳稻”等意象,传达出丰收与美好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丰收的赞美之情,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露:象征自然的神秘与温柔。
  • 斜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粳稻:象征丰收与富饶,寓意希望和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濛濛”指的是什么景象?
    • A) 清晨的雾气
    • B) 夕阳的光辉
    • C) 秋风的呼啸
  2. 诗人在诗中对季节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深刻感受
    • B) 浑然未觉
    • C) 非常忧伤
  3. “满山粳稻”代表什么?
    • A) 秋天的寒冷
    • B) 丰收的喜悦
    • C) 诗人的游历

答案:

  1. A) 清晨的雾气
  2. B) 浑然未觉
  3. B) 丰收的喜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丰收与自然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与唐诗中的《静夜思》相比,刘基的这首诗更偏向于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而李白的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