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海鲸鲵白昼游,
南溟风浪涌吞舟。
三山亦在沧波里,自是神仙未解愁。
白话文翻译:
东海的鲸鱼和鲵鱼在白天游弋,
南海的风浪翻滚,吞没了小舟。
三座神仙山也在波涛之中,
这正是神仙们也难以解脱的愁苦。
注释:
- 鲸鲵:鲸鱼与鲵,皆为海中生物,象征广阔的海洋。
- 南溟:指南海,古代对海洋的称呼。
- 吞舟:吞没小舟,形容海浪的猛烈。
- 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象征神仙的居所。
- 未解愁:意为仍然无法摆脱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之一,参与了明朝的建立。刘基的诗歌风格深受唐诗的影响,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仙人词》是在明代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刘基作为一位政治家,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动乱,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仙人词》通过描绘海洋的壮阔与神仙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东海的鲸鲵在白昼游弋,给人一种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感觉。然而,随即转向南海的风浪,象征着生活中的艰难与无奈。这种对比突显了自然的美与生活的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提到的三山,也暗示了即使是神仙也难以摆脱烦恼,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海鲸鲵白昼游:描绘了东海中鲸鱼与鲵鱼在白天自由游动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南溟风浪涌吞舟:转而描绘南海的风浪,强调自然的力量与险恶,暗示人生的艰难。
- 三山亦在沧波里:提到神仙居所的三山,暗示即使是神仙也无法逃避生活的波涛。
- 自是神仙未解愁:最终总结出即便是神仙也有烦恼,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态度的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鲸鲵与风浪的描写,象征着自然的双面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即使身处美丽的自然中,人们仍然难以摆脱生活的烦恼,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鲸鲵:象征自由与力量。
- 风浪:代表生活中的困难。
- 三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鲸鲵”是在什么环境中游动的?
a) 夜晚
b) 白昼
c) 黄昏 -
“南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海
b) 南海
c) 西海 -
诗中提到的“三山”代表什么?
a) 人间烦恼
b) 神仙的居所
c) 自然的景观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庐山谣》和《仙人词》中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庐山谣》更多的是对自然美的赞美,而《仙人词》则通过自然反映了人生的苦乐,展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倾向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