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蟋蟀》

时间: 2024-09-19 20:42:47

唧唧寄居篱下,凄凄栖向庭陬。

新凉一味逼人遒。

正值虫吟时候。

祗为儿童好斗,不妨分别搜求。

今年非是往年秋。

问尔因何仍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唧唧寄居篱下,凄凄栖向庭陬。
新凉一味逼人遒。正值虫吟时候。
祗为儿童好斗,不妨分别搜求。
今年非是往年秋。问尔因何仍旧。

白话文翻译:

蟋蟀在篱笆下唧唧作响,凄凉地栖息在庭院的角落。
新凉的空气让人感到惆怅,正是虫鸣的时节。
只是因为孩子们好动,所以不妨各自去寻找。
今年的秋天并非往年相同,问你为何依旧如此?

注释:

  • 唧唧:蟋蟀的叫声。
  • 寄居:在此处安身,隐含着蟋蟀的生活状态。
  • 凄凄:形容声音凄凉,气氛冷清。
  • 新凉:新近的凉爽,指秋季的到来。
  • 逼人:使人感到强烈的情感或氛围。
  • 虫吟:虫子的鸣叫声。
  • 祗为:只是因为。
  • 儿童:指孩子,通常好动、好奇。
  • 好斗:形容孩子们喜欢打闹、追逐。
  • 分别搜求:各自去寻找、寻找不同的东西。
  • 往年秋:往年的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陈常是当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西江月 蟋蟀》写于初秋,正是虫鸣的季节,诗人以蟋蟀的鸣叫作为引子,反映了秋天的凉意和儿童的欢愉,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蟋蟀为切入点,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儿童的活泼。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虫鸣与新凉交织的情景。开头的“唧唧寄居篱下”描绘了蟋蟀的栖息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在这个安静的背景中,蟋蟀的鸣叫显得格外清晰,似乎在诉说着秋的来临。接着,诗人用“新凉一味逼人遒”表达了秋天的凉意对人的影响,愁绪也随之而来。

诗中提到“祗为儿童好斗”,则转向了对儿童的描写,表明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顽皮和活力依然存在,形成了对比,使得整体情感更为丰富。最后,诗人感慨“今年非是往年秋”,在时间的流逝中,感受到秋天的不同,也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唧唧寄居篱下”:蟋蟀在篱笆下栖息,展现自然的生动。
  2. “凄凄栖向庭陬”:描绘蟋蟀栖息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孤独。
  3. “新凉一味逼人遒”:新秋的凉意渗透心底,令人感到惆怅。
  4. “正值虫吟时候”:提醒读者此时正是虫鸣的季节,暗示生命的轮回。
  5. “祗为儿童好斗”:强调儿童的活泼,带来一丝生机。
  6. “不妨分别搜求”:鼓励孩子们去追寻乐趣。
  7. “今年非是往年秋”:感叹时间的变迁,营造出感伤。
  8. “问尔因何仍旧”:对蟋蟀的提问,反映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使得其栖息地充满生机。
  • 对仗:如“唧唧”、“凄凄”等词语的重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新凉的到来被比作“逼人”,形象地表达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蟋蟀的鸣叫反映了秋天的到来,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活力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秋的静谧。
  • 篱下:代表一种居所,隐含着孤独和归属感。
  • 庭陬:象征着生活的角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新凉:象征着时间的变迁,带有感伤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蟋蟀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孩子的欢愉
    C. 生命的坚韧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新凉”主要指什么? A. 秋季的气候
    B. 蟋蟀的鸣叫
    C. 儿童的玩耍
    D. 诗人的思考

答案

  1. D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驿》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驿》相比,王陈常的《西江月 蟋蟀》在意象使用上更为细腻,前者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而后者则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两者都反映了对时间和生命的哲学思考,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