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
时间: 2025-01-19 15:5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满子
作者: 杨慎 〔明代〕
通燕梅梁寒峭,
藏鸦柳岸春阴。
南国东风偏到早,
香消昼漏沉沉。
红满试灯庭院,
青回斗草园林。
入眼风光堪赏,
困人天气难禁。
一枕柔情牵断梦,
觉来慵理琴心。
白雪新词易阕,
碧云旧约休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梅花在寒冷的阳光下盛开,乌鸦在柳树的阴影下栖息。
南方的春风早早地吹来,花香渐渐消散,白天的时间也显得沉重。
庭院中的红灯笼已经点亮,草坪上的青色草也被重新翻腾。
眼前的风光令人陶醉,但这种困乏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
在柔情的梦中,心事已断,醒来后懒得去弹琴。
新写的词句易于失落,旧日的约定也不再寻觅。
注释:
- 通燕梅梁寒峭:通燕指燕子飞过,梅梁指梅花和桥梁。寒峭形容寒冷而清峭的景象。
- 藏鸦柳岸春阴:藏鸦指乌鸦藏匿在柳树旁,春阴指春天的阴影。
- 南国东风偏到早:南国的东风早早到来,表现了春天的来临。
- 香消昼漏沉沉:香气渐渐消散,白天的时间显得沉重。
- 红满试灯庭院:庭院里红灯笼点亮,试灯则是点灯的意思。
- 青回斗草园林:青色的草重新翻耕,斗草则是与草斗的游戏。
- 入眼风光堪赏:眼前的风光令人欣赏。
- 困人天气难禁:沉闷的天气让人难以忍受。
- 一枕柔情牵断梦:在梦中柔情牵挂,梦境已断。
- 觉来慵理琴心:醒来后懒得理琴,意指心情懒散。
- 白雪新词易阕:新写的词句容易失去。
- 碧云旧约休寻:旧日的约定不再去寻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廷秀,号止庵,晚号“东山居士”。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擅长诗词、散文,尤以词作闻名。杨慎曾历任官职,但因直言进谏而屡遭贬谪。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魄,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
创作背景:
《何满子》创作于明代,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诗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何满子》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杨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联系。诗中描绘的梅花、乌鸦、春阴等景物,不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更承载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初春的东风传递着暖意,却也带来了时间流逝的感伤。诗人借助“香消”“困人天气”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困扰。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突显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一枕柔情断梦,醒来后的慵懒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乏味与无力。白雪新词的易阕,象征着新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而碧云旧约的休寻则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明丽的春景中渗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欣喜,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展现了明代诗歌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通燕梅梁寒峭: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阳光下的坚韧。
- 藏鸦柳岸春阴:描写了春天的阴影和生机。
- 南国东风偏到早:强调了春天的来临与期待。
- 香消昼漏沉沉: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
- 红满试灯庭院:展现了节日气氛和生活的热闹。
- 青回斗草园林:隐喻着青春的活力与乐趣。
- 入眼风光堪赏:强调自然之美的吸引力。
- 困人天气难禁:表现了对现实时光阴的感慨。
- 一枕柔情牵断梦:体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觉来慵理琴心: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
- 白雪新词易阕:象征着新事物的脆弱。
- 碧云旧约休寻: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红满”“青回”比喻生活的热闹与青春的活力。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香消昼漏”“白雪新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梅:象征着春天与生机。
- 乌鸦:代表孤独与思索。
- 春阴:暗示着温暖与困扰的交织。
- 红灯:象征着生活的热闹与欢庆。
- 草园:象征着青春与乐趣。
- 琴心:代表着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藏鸦柳岸春阴”中的“春阴”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明亮阳光
- B. 春天的阴影
- C. 春天的寒冷
- D. 春天的花香
-
诗中提到的“白雪新词易阕”是什么意思?
- A. 新写的词句容易失落
- B. 新写的词句很美
- C. 白雪代表冬天
- D. 旧约定不再寻觅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描绘春天的美景
- B. 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感慨
- C. 赞美友谊
- D. 表达爱情的甜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杨慎的《何满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人生的沉思,而后者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这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杨慎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