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越人•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同程村、阮亭作》
时间: 2025-01-04 09:2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越人•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擘仙丝,写美矉,依然南国娉婷。
石畔浣纱今在否,溪流犹为人清。
兴亡吴越眉颦上,鸱夷枉铸遗像。
日暮百花洲下路,珊珊步屧馀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女子的美丽与优雅,仿佛在编织仙女的丝线。如今,曾经在石边浣纱的女子是否依然存在?溪流依旧清澈明净。吴越的兴亡在她眉头轻轻皱起,鸱夷国的遗像也显得无奈。黄昏时分,百花洲下的道路上,依稀传来她轻盈的脚步声。
注释
- 擘仙丝:擘,即撕裂、划开;仙丝,指美好的丝线,象征女子的柔美。
- 美矉:矉,即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女子的美丽。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轻盈、婀娜多姿。
- 石畔浣纱:指在石边浣纱的场景,体现了女子的柔美与宁静。
- 兴亡吴越:吴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古国,代指历史的兴衰变迁。
- 鸱夷:古代的一个国家,指代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
- 百花洲:诗中最后一联的意象,充满了自然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尤其对女性的描写颇具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是为余氏女子的绣西子浣纱图而作,表达了对于南国女子美丽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思越人》通过对南国女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眷恋。开头两句以“擘仙丝,写美矉”引入,展现女子的轻盈与柔美,仿佛在编织着仙女的丝线,描绘出一种典雅与高贵的气质。接着通过“石畔浣纱今在否,溪流犹为人清”的提问,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后两联则对吴越的兴亡与个人命运进行了反思,通过“兴亡吴越眉颦上”一语,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女子的忧伤,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结合起来。最后一句“珊珊步屧馀响”则让人听到了一种轻柔的脚步声,仿佛在黄昏时分,女子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存在,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整首诗不仅描写了女子的美丽,更通过她的形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情感的深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感情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擘仙丝,写美矉:开篇即展现女子的美丽与优雅,使用“擘仙丝”暗示她如仙女般的气质。
- 依然南国娉婷:强调女子的南方特征,增强了地域的文化气息。
- 石畔浣纱今在否:通过提问,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溪流犹为人清:溪水的清澈与女子的纯洁相呼应,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兴亡吴越眉颦上: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使得主题更为深刻。
- 鸱夷枉铸遗像:历史的遗憾与无奈,使得诗句更具哲理性。
- 日暮百花洲下路:描绘宁静的黄昏,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珊珊步屧馀响:轻柔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女子的存在,留下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子的美丽与历史的沧桑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丝:象征美丽与高贵。
- 浣纱:代表着女性的柔美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 吴越:历史的象征,反映兴亡之感。
- 百花洲:自然的美,宁静的环境。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也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国”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
“日暮百花洲下路”中,日暮意指什么? A. 早晨
B. 黄昏
C. 中午
D. 晚上 -
诗中提到的“兴亡吴越”主要反映了什么? A. 个人情感
B. 历史变迁
C. 文化传承
D.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描绘。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本诗相比,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彭孙遹则通过女子的形象反映历史的变迁,二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以上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风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