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六 斯奋同游清远》

时间: 2025-01-06 14:39:51

藏霞道,云雨出高岑。

晓雾寒迷秋色静,松波碧染梦痕深。

露湿梵钟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六 斯奋同游清远
作者: 陈永正

藏霞道,云雨出高岑。
晓雾寒迷秋色静,
松波碧染梦痕深。
露湿梵钟沈。

白话文翻译:

在藏霞的道路上,云雨从高峰上飘荡而出。
清晨的雾气寒冷而朦胧,迷失了秋天的静谧,
松林的波光映染着深邃的梦迹。
露水湿润了沉静的梵钟。

注释:

  • 藏霞道:指的是云霞隐藏的道路,形容景色幽静美丽。
  • 云雨出高岑:云雾和雨气从高山上升腾而出,描述了天际的自然景象。
  • 晓雾寒:早晨的雾气冰冷,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松波碧染:松树的波光清澈如碧,意象优美。
  • 梦痕:梦的痕迹,指人们的思绪和情感。
  • 露湿梵钟沈:露水使得梵钟显得沉静,梵钟常常与佛教相关联,象征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中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梵钟”一词常与佛教文化相关,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禅意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佛教的清净哲学相互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其诗作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清远时,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其六 斯奋同游清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自然美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秋日的宁静与清新。诗的开头“藏霞道,云雨出高岑”,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苍翠幽静的境地,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俯瞩云雨的变幻,这种气势磅礴的开篇,即刻引发了人们的遐想。

接下来的“晓雾寒迷秋色静”,则通过感官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寂静与清冷。清晨的雾气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在这个静谧的时刻,诗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解脱。

“松波碧染梦痕深”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晨光下松树与水波相互交融的美丽画面,暗示着过去的回忆与梦境的交织。最后一句“露湿梵钟沈”,将读者带入深邃的思考,梵钟的声音在清晨的露水中沉淀,象征着宁静、智慧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无论是“藏霞道”的神秘,还是“露湿梵钟”的宁静,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源于自然,也来源于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藏霞道,云雨出高岑:开篇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美丽的自然场景,云雨从高山上升腾而出,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2. 晓雾寒迷秋色静:描绘清晨的寒雾,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3. 松波碧染梦痕深:松树的波光如碧,映衬着诗人的梦境,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
  4. 露湿梵钟沈:通过露水和梵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如“松波碧染”暗示思绪的清澈。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意象传达抽象的情感和哲理。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借助秋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藏霞:象征隐秘、宁静的自然之美。
  • 云雨:变化无常,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波动。
  • 晓雾:代表清晨的宁静,暗示思考与反省。
  • 松波: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活力,亦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梵钟:与佛教文化相关,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雾寒迷秋色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宁静
    • C. 忧伤
    • D. 疲惫
  2. “松波碧染梦痕深”中的“梦痕”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
    • B. 回忆
    • C. 梦想
    • D. 幻想
  3.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太阳
    • B. 雨
    • C. 露水
    • D. 云霞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但更直接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津》:对比于陈永正的清新宁静,白居易的作品更为沉郁,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李白与他的诗歌》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